Jul 14, 2011

以古人為師 不亦樂乎

『夫用筆之體會,須鉤粘才把,緩紲徐收,梯不虛發,斫必有由。徘徊俯仰,容與風流。剛則鐵畫,媚若銀鉤。壯則口吻而口口,麗則綺靡而消遒。若枯松之臥高嶺。類巨石之偃鴻溝。同鸞鳳之鼓舞,等鴛鴦之沉浮。彷彿兮若神仙來往,宛轉兮似獸伏龍游。其墨或灑或淡,或浸或燥,遂其形勢,隨其變巧,藏鋒靡露,壓尾難討,忽正忽斜,半真半草因。唯截紙棱,撇娘密紹,務在經實,無令怯少。隱隱軫軫,譬河漢之出眾星,昆岡之出珍寶,既錯落而燦爛,復逯連而掃撩。方圓上下而相副,繹絡盤桓而圍繞。觀寥廓兮似察,始登岸而逾好。用筆之趣,信然可珍,竊謂合乎古道。』



『...味鍾、張之餘烈,挹義、獻之前規,極慮專精,時逾二紀,有乖入木之術,無間臨池之志。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信可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翰不虛動,下必有由。一畫之間,變起伏於峰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況雲積其點畫,乃成其字。曾不傍窺尺牘,俯習寸陰,引班超以為辭,援項籍而自滿。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心昏擬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謬哉!』




『然君子立身,務修其本。揚雄謂詩賦小道,壯夫不為,況復溺思毫釐、淪精翰墨者也!夫潛神對奕,猶標坐隱之名,樂志垂綸,尚體行藏之趣。詎若功宣禮樂,妙擬神仙,猶挺埴之罔窮,與工爐而並運。好異尚奇之士,玩體勢之多方;窮微策妙之夫,得推移之奧賾。著述者假其糟粕,藻鑑者挹其菁華,固義理之會歸,信賢達之兼善者矣。存精寓賞,豈徒然歟!而東普士人,互相陶染。至於王、謝之族,希、瘐之倫,縱不盡其神奇,咸亦挹其風味。去之滋永,斯道愈微。』

---- 節錄自歐陽詢《用筆論》

Jul 11, 2011

期末作業

呵呵,來發表一下,本學期練的書法,說來慚愧,雖然我每天寫每天練,還是只練了22個字...雙勾懸腕真不是簡單的工夫。

(點圖片放大)

對照一下原帖。

不過其實,我不是完全照著這份原帖練的,因為黑底白字跟白底黑字視覺上還是差蠻多的,所以我自己有把原帖轉印成如下的樣子。這樣練起來容易比對的多,而且可以在每個字上做結體的研究,尤其這種法度森嚴的唐楷法帖,它的結構仔細研究起來,真的是非同小可啊...
(看到鉛筆線了嗎,這些字真的是練一輩子也練不完)

另外,練一篇字跟練一個字真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要說自己寫的比原帖最大的不足處,就是原帖上每個字的重心都是統一的,不像我臨寫的這樣,每個字各自獨立,誰也不理誰。我想,這也不是光是從整篇幅的結構上能夠解決的問題,而是我寫的時候仍然是字字臨摹、筆筆算計,而沒有統一的"心",似乎少了那個書寫的心。不過這又是另一層次的難關了。


補製造的廢紙照片一張,古人都可以用芭蕉葉練字了,我用報紙練當然也可以.....吧.... :P

Jul 10,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