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與親愛的C聊到這,雖然可能內容上是老生常談,但覺得實在應該寫一寫這個話題。
『事與物是否是可以重複的?』這個提問是話題的核心。
人們多容易感慨已經過往的幸福是再也無法重複的,然而卻又經常感受到某種無情重複命運的無奈。究竟幸福是否只是一次性的?究竟不幸是否總是不斷的在反覆呢?
我想,已過往者是不再重複的,即,世界的真實,確確實實是不斷變化的 ─ 逝者如斯,不捨晝夜。然而儘管如此,世界在人的概念中卻經常是相似的。而這個相似者如果是一負面的事物,人總是會立即地發現它的相似性而感覺到重複。相反地,如果是一正面的事物,人卻往往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雖然感受不到,但它確確實實是相似地存在的。舉個例來說,「回家」是人每天都在重複的行為,上完課回家、上完班回家、無論今天做了什麼事情(當然,徹夜不歸是例外),人都會回家。雖然說每天回家發生的事情都不完全一樣,但是,「回家」的概念卻是相同的。這是因為家的安全、舒適、自在等等等,雖然每天都有所差異,但是人回家確實重複地體驗著安全、舒適、自在的感受。正面的事物從此看來,確實是能夠以相似的樣貌存在的,只是人或者感受不到此一正面的事物,或者人感受不到它的重複性。
若說,這些正面事物的相似性,並不讓人經常感受到是「重複」的幸福,那麼問題在哪呢?顯然,「差異」是幸福感受的重要成分。正面感受若完完全全地重複了(假如說存在的話),它所帶給人的其實也只是一「普通」、「理所當然」的感覺。如同前面回家的例子一樣,如果我們每天回到家發生的事情都認為是一樣的了話,那麼回家這一件事也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幸福。
如何才能感受到幸福?從此看來,人必須積極才能得到幸福。因為只有在積極中,人才能感受到世界的差異,而只有差異,人才有感受到幸福的可能。即便人在積極中犯錯,如此之錯誤也不會是種重複。人若消極,則只會更容易忽略掉差異,而覺得事物皆是如此類似。這樣的前提中,人只有感受到無情而且重複的命運的可能了。
越是能夠感受到細微差異的人,越是能夠得到幸福的人。
(於此,身為設計師所要補充的一點,是這些正面事物的感受雖然是無法重複的,但卻是能夠相似的。而正是因為它們能夠相似,所以才有設計的可能。若正面感受每次都不同,那麼設計企圖創造幸福的意義,就全然只是碰碰運氣而已了。
然而,現代產品的存在不同於從前手工藝時代的物品,它是極度傾向於重複概念的,設計師需要去完成的,並不是幸福感受的再製,而是應該要了解幸福感受是為何能夠相似的,以從中了解到相似的關鍵,並理解人是如何能夠得到這些幸福的。)
2 comments:
"重複"有沒有可能是人的本能?
行為的重複作為一種本能,我想應該是可能的。否則的話,人就沒有"能力"的可能性了。事物認知的重複作為一種本能,也是可能的,否則人就不會有"事物"的概念。
然而,不重複可能也同時是人的本能。否則的話,人就不會有所謂的不同的能力與不同事物的概念了。只是看人在發展哪種本能吧....我想是這樣的。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