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玩手沖咖啡,慢慢知道亞洲(台灣、日本)喝咖啡與歐美喝咖啡的審美不同......
最近玩手沖咖啡,慢慢知道亞洲(台灣、日本)喝咖啡與歐美喝咖啡的審美不同。雖然說,咖啡是外來飲料,但其實嚴格來說,最早飲用咖啡的地方卻是在亞洲 ─ 在西亞的阿拉伯地區。對於歐洲而言,咖啡也是一種外來的、有異國風情的飲料,故咖啡在希臘、在義大利、在法國、德國、西班牙、英國等等地方,都有相當不同的面貌。而對於美國,咖啡則狹隘的多,無非只是各種花式義式咖啡或是美式的沖泡式咖啡而已。
台灣受日本影響頗深,然而這卻不是偶然,同為中國文化的傳承者,台灣與日本的許多觀念與審美是比較接近的。而在日本,人追求咖啡的風味,是與西方有重大不同的,他們喜歡虹吸壺煮咖啡,這是歐洲人難以理解的。對歐洲人來說虹吸壺雖然是歐洲人的發明,但它無非只是一種"不一樣的"咖啡煮法而已,他們看不出虹吸壺煮咖啡的優勢何在。因此,大多歐洲咖啡評論多只把虹吸壺視為"比較有樂趣"的煮咖啡方式。
西方追求咖啡的風味,可以用"濃烈"來形容。espresso正是其中的代表。一杯好的espresso除了香與味都需濃烈,連其色澤都必須有espresso獨有的深紅棕色浮沫漂在咖啡之上,才算是真正的espresso。若是咖啡機的壓力溫度不足、或是裝填咖啡時不夠緊實且平均,是無法做出這種獨特的咖啡浮沫的,口感也無法達到espresso的濃香。一般人喝espresso多覺得苦澀難喝,其實只是因為一般的espresso並沒有煮的成功所致。
反觀在日、台流行的咖啡,除了虹吸壺以外,就是手沖咖啡,也就是手動濾過式的咖啡煮法。這兩種咖啡的煮法,都不太能煮出像espresso那種濃烈的咖啡風味。若此,則咖啡風味的美感又是如何追求的呢?這陣子玩手沖咖啡,我才理解到,東方人煮咖啡其實很有煮茶的精神在當中。煮茶講究的,是在最適當的溫度下與時間段裡,讓茶葉釋出它最美好的味道,因此特別講究時間。咖啡其實也可以用茶葉的觀念去看待,它只有在初始的一段時間內與熱水接觸,釋出的才是具有香味的咖啡,若是香味已然釋出還用熱水去沖泡,則釋出的接是苦味、澀味而已了。
西方視這種苦澀味為咖啡本然的味道,在"濃烈"的口感中,這兩者是必須與香味混合成一體的。之所以能夠"濃烈"(想想看濃烈的酒),是必須要有某種苦澀味參與其中的。日本台灣這種受茶觀念影響的咖啡,則與此不同 ─ 在此,咖啡可以是清香的。當咖啡只保留最初時間沖煮的香味時,它也是能夠展現一風味的美感的。而各種不同的咖啡豆在此刻所展現的風味,亦是有很大不同的。
在歐洲購買咖啡豆時,多以小果咖啡(阿拉比卡)為正宗,各家廠牌亦會推出不同的咖啡豆組合,並主張他們精選組合的咖啡豆最能展現咖啡的風味,這正是因為要組合出香苦澀酸等等的味道為一體時,所發展出的咖啡產品文化。在日本台灣這邊,則不以組合咖啡豆為主流,反而更多是各別地品嘗咖啡豆風味,且小果、中果咖啡豆、甚至巨型豆都在品嚐之列,這正是各種類的咖啡風味各有不同所致。
當然,美國文化在亞洲的滲入也是很普遍的,星巴克文化即是一種,然而卻非屬於東方審美的咖啡文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