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 31, 2009

充斥著假科學的迷信現象

科學的精神就是科學方法的了解,而方法皆有所能及和不能及。

當我們在猶豫是否要參考某一個看似很科學的看法與觀念時 (比如說當我們看到許多關於宗教的科學解釋的時候),假如想要以其是否具有科學的說服力而決定是否採納此觀點時,最好先看它所陳述的科學內容是否超過其方法的局限。

但是假如我們只是想要相信它而已的話,則另當別論。

Oct 30, 2009

標記

Selbstbeobachtung. - Der Mensch ist gegen sich selbst, gegen Auskundschftung und Belagerung durch sich selber sehr gut verteigigt, er vermag gewöhnlich nicht mehr von sich als seine außenwerke wahrzunehmen. Die eigentliche Festung ist ihm unzugänglich,selbst unsichtbar, es sei denn, daß Freunde und Feinde die Verräter machen und ihn selber auf geheimem Wege hineinführen.
-Nietzsche, "Menschliches Allzumenschliches," erstes Band, 491

***請允許我使用我自己的翻譯(如下)***

自我觀察 - 人對抗自己、對抗刺探也對抗侵占,以此透過自己將自己保護的很好。通常,他除了他的烽火台以外,再也感受不到更多的自我。真正的城牆他是進不去的、是隱形的,除非朋友和敵人作為間諜,將他偷偷帶進密道之中。
- 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第一卷,491

作為『旅』或『不旅』其疑問的十字路口上的標記。

Oct 25, 2009

現代與後現代 以及 設計

一點以前小筆記的整理,給大家參考。

現代Morden在不同領域所指其實略有不同。現代音樂、現代藝術、現代哲學、現代科學等等,對於現代的定義都略有不同。在設計上,如William Morris被稱為現代設計之父,王受之所著世界現代設計一書明確於書名下寫明1864-1996,其中1864年係指Morris設計事務所的建立,其書中所稱之後現代設計,時間上則指六零年代以後。Bürdek所著Design一書(也就是胡老翻譯的那本,是在德國設計書籍中的經典),不明確定義所謂現代設計,而從一個完整的歷史流動中描述設計,但是其書架構明確,先描述設計與全球化議題,然後說明西方古典設計方法與理論的演變,最後談Design and context(依照新版編排)。顯然其中癥結便是環繞全球化以及設計方法的問題。

現代設計可以指工業生產以來的設計,這樣來說其實只有手工藝與設計(現代設計)的區別而已。另外,在設計當中更常提到的"現代"的概念,是用以對比後現代設計的,其意義其實就是功能主義設計,也就是在『Form Follows Function』是否作為設計唯一指標來確定,其提倡人Louis Sullivan被稱為是現代主義之父(Father of Modernism)。現代設計,其同義辭就是功能主義設計。而功能主義是什麼?其牽涉到為什麼設計的問題,我們可以說有某一張功能主義的桌子,但這並不能表示說其他非功能主義的桌子就沒有桌子的功能。功能主義,於是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來是一個"造型風格"。而此一造形風格與現代、與全球化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自工業化以來,工業產品隨著海外貿易、殖民、戰爭與工業一同傳播到世界各地。當納粹迫害以及最終關閉包浩司之時,幾位著名的包浩司設計師到了美國,並且把"包浩司設計"在美國發展起來,透過這樣,包浩斯造形最終成為一個風格,也就是全球化風格的基調。包浩斯召集人Walter Gropius 1962年:"事物因其特性而存有,為了能夠讓東西順利運作,在造形時,必須先研究其特性;因為它是用來完成其目的的,這也就是說,它的功能在實用上必須得到滿足、耐用、經濟實惠,而且必須美觀。』包浩斯的造形精神可以這麼說:形隨其目的。其實也就是形隨功能的前身。

在這樣的一個設計思維下,同時發展起來的有哪些重要思想?

1.標準化:比如ISO國際標準尺寸(1947年起),這讓物品在全球完成其目的更加容易。
2.全球化Globalization:嚴格來說,其內容即是全球同一化(或者,在某個基準上同一化)。
3.工業化:即量產概念。
4.消費市場Consumization:全球的經濟圈、以消費為主流的資本主義(如麥當勞化)。及其相對的社會主義Socialism,認為設計應該服務社會。
...當中還有更多的社會現象,但不能一一列舉。

這一些總括來看,就是所謂現代設計,或是現代主義、功能主義,所牽涉到的內容。

後現代主義,相對於此,則是在冷戰越戰期間與之後,對於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的強烈反彈,逐步形成的一種意識型態。相對於現代主義,後現代強調的是自我認同Identity,反對一切絕對的原則。但其後現代具體內容,則無法明確定義,因為後現代主義者根本不認為自己屬於某一種主義。在這當中於是出現了與前述相對的現象:

1.反對標準化
2.強調地方化:(關於此,有興趣的人可以搜尋Glokalization一詞,其提倡者Roland Robertson對於全球化與地方化議題有很深入的描述。)
3.手工藝性、風格化、強調享受
4.或者反對全球化市場、反對置入行銷,或者強調自由主義、或者反對自由主義
...等等

這跟台灣的設計有什麼相關?難道設計不就是為了大家生活舒適、大家都能賺錢就好了嗎?問題正在於此,設計確實應該讓使用者生活舒適,但是設計師如何能夠理解使用者,這在整個設計方法的歷史上有著不同的理解,這也是Bürdek所著Design一書所談論的精華議題所在。賺錢的問題則在於消費型態與資本主義,馬克思寫資本論,即是探討這一消費概念中,"價格"的真實性的問題。

現代與後現代的問題,我覺得不只是現在的設計師必須要思索的,現代人在全球經濟的架構下,這些都是切身問題。為什麼造型只能是風格(Styling)決定,一個好的形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有美的設計但卻賣不出去的問題?最重要的,是人的價值觀如何建立的問題。什麼是消費者覺得好的、跟什麼是好的是不一樣的。現代與後現代中,對於這些問題已經有近百年的探討。雖然我並不認為從這樣現代與後現代的思辯中能夠得到答案,但是,別人已經走過的路,我們沒有重新被人牽著再走一次的必要,所以我才會特別又把現代與後現代拿出來介紹。

淺白來說,很簡單,為什麼台灣的"設計"沒有辦法創造品牌?捷安特、華碩的成功,皆不能說是從設計而來的。今天大家寄託希望於設計,問題是設計師能夠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