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7, 2010

曼陀羅 - 隨緣而起 隨緣而滅


http://www.nttclbs.tp.edu.tw/~jong/mandal/mandal.htm

曼陀羅沙畫。 或見文字介紹 http://tw.myblog.yahoo.com/kkpccart-062141220/article?mid=697&prev=699&next=696 。雖題為"藏傳佛教行爲藝術",但我深深認為,用行為藝術來描述,頗有誤解之嫌。

藝術(無論行為藝術或者一般其他藝術)所欲完成的,是一種帶有"永恆"意義的作品,它可以是物體上的,比如一幅畫、一個雕塑,它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比如一種行為、一種音樂。但無論它是物質上永恆的,或者是透過某一剎那所完成意義上的永恆,都不是這一曼陀羅沙畫所要完成的。

從全幅畫作的完成過程來看,整個大平面的布沙與格局是在已打稿的平面上完成的,而細緻的菩薩形象、眾生相則隨意念而定。畫技極為單純,以不同的管使沙流入格局之中而已,所精湛處只在那沉著而已。

網頁上沒有標註的,是喇嘛們在完成畫作當日祭祀,然後立刻以一只小掃帚開始將所有的沙慢慢往中心掃去,原先五顏六色的沙在撥掃之間,盡成了一片灰色,最後啦嘛再以一只大缽將所有的沙裝走,遺下被淡淡灰色掩蓋的底稿圖。

此間完成了什麼嗎?

從畫的本身來看,它在布沙完成後或許可以說是一幅圖畫,然而,也只是沙而已。從作畫行為來看,它也許有某種"曾經完成 然後捨得"的寬宏,然而,這幅畫也只是喇嘛眾多布沙作畫的其中一次而已,自古便有,未來也將繼續。此間,沒有任何一物"被完成",此間只有心發於佛法,然而"法"亦只是一空相。而"心",若不捨此一法相,則沒有完成一將要散滅之畫作所需的沉著,若心無所向,則沒有做如此細緻曼陀羅圖的可能。

所以見捨與得,在捨之下,才能得"自在" - 也就是隨緣的真意。

Jun 6, 2010

Steam Punk

在冰冷慘淡世界無盡的航行
是一切機械式的掙扎
且讓我 帶著深藏的 古典的
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