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 2, 2010

體驗設計 Experience Design

即便人們現在知道"體驗"是較"物"更貼近於人類心智的,並且更善於掌握創造體驗,也不應該藉此將體驗架構在虛無之上,而更應該是將"物本身"開拓到更深的、體驗層次上的境界去。如是,世界才得真實。

Sep 30, 2010

小說【106線電車的綠色洞口】

好久沒寫小說了,其實應該還是因為看到表姐寫的精采小說,讓我今天突然也心血來潮... 小說裏面出現的對話,請大家不要對號入座,因為,在我們身邊聽到的東西,其實重複率太高了,又何況,這只是一篇小說...

============

【106線電車的綠色洞口】

106線電車是聯絡是中心與老城區之間的重要大眾運輸線,中間會穿越西城區,西城區是商業區,有許多辦公大樓,白天人來人往,但是一到晚上六點半以後,所有的大樓就會剎那間融入寂靜的夕陽與夜色。106線電車在進入老城區的時候,會從地面上鑽入地下,入口處是一座美麗的小公園,而電車鐵路的入口,就像是被綠地包圍起來的一個方洞,或者說,就像是在綠地的斜坡上,開了一個讓電車鑽進去的方形口子。

據說:『每當電車在這裡鑽入地下的瞬間,人會忽然的陷入一片的漆黑,眼睛會短時間內看不見一切,唯一感受的到的,就只是耳邊各種巨大而雜亂的聲響…』當然,這個說法是那個年代的事了,當年沒有106線電車,然而這條鐵路線從當年作為運輸煤礦用,是已經就存在的。現代電氣化普及,電車或地鐵的地底通道中,都是佈滿照明設備的。但是照明設備是為明眼人設計的,對盲人來說,所謂陷入一片漆黑的感覺,是跟照明設備一點關係都沒有的。

這個傳說是一位已經失明六十年的老伯告訴我的,他在二十三歲那年因為在礦區發生意外,當時防護眼罩被落石砸破,不慎讓石灰進入眼中,從此失明。老伯伯告訴我說,雖然他失明了,但是每次他在車上從市中心要去老城區的時候,都能清楚感受到車子是在這樣的一個瞬間,進入到地底下。

我也經常乘坐106線,因為這是我去大學必乘的交通線。我住在老城區,而大學位於市中心偏北,因此當我去學校時,我並不會對鐵路線從地底鑽到地面有什麼特殊感覺,反倒是在回家的車上,因為車子進入地底前會轉一個彎,所以如果我坐在右側的座位上的話,我總是能夠清楚的看到公園的那片綠地以及那個被綠色所覆滿的方形入口。而我始終非常鍾愛這個被綠色包覆的入口。早在我剛來到這個城市之初,在還沒聽老伯說過那個傳說之前,我就對這個洞口印象深刻。在我看來,翠綠溫暖的顏色跟洞中的黑暗,正形成了童話般色彩的對比。

今天,不是尋常的一天。由於研究需要,我今天必須到市中心採集人行道、馬路上各式各樣的聲音。一般來說我不是個聲音工作者,採集聲音只是因為我研究的主題之故,但是作為興趣與愛好,對於音樂我還算稍有涉略,對於聲音並不是太過於麻木。

在市中心,我必須儘可能採集到各種不同的聲音,比如車子開過磚地的聲音、小孩與大人走在商店周圍的談話聲、號誌燈的聲音、狗的叫聲、行道樹的聲音…從一大早就開始工作到了四、五點鐘,我萬萬沒有想到,這樣的工作對耳朵可以是這麼大的負擔。比如說,當我在十一點整打算採集教堂鐘聲的時候,我的耳朵突然發現,一旁竟然有噴泉的水聲,這無疑是會在我所採集的聲音中造成雜音的。在那一瞬間,這噴泉的水聲像是一堵無形的刺牆,讓我不得不迅速地退離它聲音的波及範圍以外。

終於到了下午四、五點。我想,我應該已經把所有市區裡可能存在的聲音都取過樣了。我搭上了106線電車,在上車時,仍不忘把電車開門、放下階梯的機器聲也取了樣。盡管我總覺得似乎還有什麼聲音是我遺漏掉的,但是我不想要在六點鐘跟下班的人潮擠電車,所以我決定打道回家。但即使這樣,四、五點鐘的車上,已經是有不少的乘客了。

在電車上,我一個一個地查聽我已經錄製的樣本,想要找到是否有所遺漏。但是終於我的耳朵卻阻止了我繼續做下去,因為它已經不由自主地開始耳鳴。

車子已經開過了西城區、過了謝西里恩街站、莫爾克街站、奧圖戲院站,然而我的耳鳴卻始終沒有退去,我用手輕壓著耳朵,想要擺脫車上的人聲喧嘩。此時,我感覺車子轉了一個彎,我眼前又出現了神秘又美麗的綠色方形入口。

而,就在車子進入地底的一瞬間,我沒看到通道裡的照明燈,反而是整個進入了完全的漆黑。耳鳴聲陡然間,『嗡!』,變的奇響無比。

嗡~~~~~~~~~~

『不可以! 今天不行,我已經給你買了軟糖了…』「這是剛才商店門口一個父親的聲音」

噹~ 噹~ 噹~ 嘩嘩嘩~~ 「這是教堂鐘聲響起時噴泉的聲音」

『……』「這是外國人操著生硬的腔調說本地話…」

「車上似乎有人把玻璃的啤酒瓶打破了…」

「是狗在對著我叫…」

「是大貨車關上後箱門的聲音…」

『你要自己決定你的研究方向,這是你的研究…』「是教授親切但是認真的聲音」

『你明天晚上有空嗎,我們有一個Party…什麼? 你要忙學校研究啊…好吧…』

『小姐,麻煩妳我要一份牛肉捲餅餐…對,要套餐…飲料要…』

『…就只是耳邊各種巨大而雜亂的聲響…』

『我覺得你的構想很好,我們見面再談…』

『如果你這些話早幾天跟我說,我就不會想跟你分手了…』

『喂! 喂! 』

『人家會買的東西才是真的你要做的東西,憑甚麼別人不想賺錢…』

『我沒覺得你不好,那個誰才真的討厭,我討厭他…』

『我還是不理解的,這有人能懂你這個嗎?…』

嗖~

『怎樣?最近學校好嗎?』

『這不能問我,這是你的事…』

『今天沒有空的琴房喔…』

『什麼時候來呢?』

『你就是這樣…』

『不懂…』

『好…』

轟~




我記不得這天傍晚是怎麼回到家的。但我記得,我聽到了兩次鑰匙開門的聲音,一次是大門,一次是住家門。我並沒有失去意識或是怎麼樣,只是,這天傍晚之後我看到的一切東西,我都記不得了。我只清楚地聽見一切正在發生,也不斷在迴響,聲音建起了無數道巨牆,然而,我還是回到了,家。

(完)
=============

Sep 27, 2010

高,深,平,淡

自從改了部落格的名字之後,常常不自主地在想,高與深這二字的逸趣究竟何在。本來,想說對反於高深的,應該是粗淺。但是實際一想,若此,則高與深其實並無區別。假如以字對字而言,高、深的對反字,應該是平、淡。如此則豁然開朗,平、淡其實完全去掉了可能在對反中所造成的一切貶意 - 高、深的相對應該就是平、淡。

高,象形字,取樓台層疊之意象。京劇中,以登椅為登山,以登桌為登臺,何以臺比山高呢?文字中何以形象上以臺為高而不用"山"之形象呢?我想,此"高"者,最初必然有層疊構築之意。不求其高,也因此只在不求心之構築罷了。
平者,會意字,篆書作上八下ㄎ,八為"分"的意思,ㄎ是出氣的樣子,說話(出氣)安舒是謂"平"。相對於高,平者緩而安然,無雄然之辯、不為彰顯之思。
深,形聲,從水、(讀深或甚)聲,為水名。既以該水(河水)為深,則深必有水意。說文解字:不深曰淺。淺亦形聲,從水、戔(在此讀兼)聲,戔為小的意思,所以說不深為淺。深淺深淺,又何以淺不作為深的對反呢?因為深淺皆水,只有量的區別,你深我淺,也只是"量"上的壓過而已,『力不主皮』,因此不足以取。深的另一對反字 - 淡,則高明的多,深水、淡水,所區分者,非只有其"量"而已,而更對反其"質",若此,則你我不同,無所高下了。淡與淺區別何在?顏色上,相對於深藍,可以有淺藍、淡藍二者。淺藍,純粹只是色調上的區別(加入白色顏料調成),然而淡藍則更是由其透明度(質)所造成的不同(加水調成)。

何以說不求其高,但求其深?是因為高者遠離對象、遠離塵世,居高所視者,非僅是對象、而更是自身之高(因為對象渺小)。然而深者進入對象、隱含於塵世,位深處所視者,既是對象、而更是其自身全部。

九月27日夜,誌於德國埃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