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30, 2015

江山如畫

某國家領導人請我吃飯,飯桌上也有其他的朋友、政府要員等等。

侍者上了一道菜,朋友說這是這家飯店的名菜,據說是一位已故大廚嘔心瀝血的作品。菜名是「江山如畫」,是一道用蔬菜裹粉炸成的拼盤,用的盤子也特別講究,色調有河有山,盤中放著三朵象徵「山」的綜合炸蔬菜,以及一支綠筍天婦羅。我吃了一朵「山」,只覺得味道甘甜美味,好吃得口齒留香,讓人回味無窮。我驚嘆連連,然後又嚐了那支綠筍天婦羅,剛入口時,氣味清香,但隨即嚐到綠筍的苦味,苦味隨著時間越來越強烈。

我皺著眉,看著盤中殘存的江山「半片」,心中忽然如冰雪般清澈,領悟到當時廚師設計「江山如畫」這道菜的用心。我有點為難地看著在座的其他人,但朋友們以及幾位政府要員催促著我說出對於這道菜的看法。我只好娓娓地說道:「設計這『江山如畫』的廚師真的非常用心,菜餚非常的好吃,但是更別具心意。先吃這朵『山』,嚐到無比的美味,然而當吃到最後,嚐完「江河」時,卻只留下苦澀的喉韻。這位廚師用心良苦,想要告訴吃這道菜的人,當擁有一片江山時,固然滋味甜美,但若只知『吃』,那吃到最後,盤中的江山殆盡,留在喉中的,則盡是苦澀滋味。」

我抬頭看著在座眾人,國家領導人臉上笑容依然不變,但左右諸君面有難色,想要說些話,卻又不知要說甚麼來緩和場面。

夢醒,依然覺得設計這道菜的廚師,真的是很厲害。

Nov 30, 2015

雪意 乙未



初雪降,夢窗前飛白無盡。殘心不能釋,眷慕冰野寂、霜天靜。憂近凝志,意遠弗思,千年悠悠一瞬,萬里瀟瀟無跡。

化初雪,吹拂面寒雨刺骨。餘夢不能釋,懷傷幽境遙、故土遠。魂清孤身,神明獨行,幻虛怵怵無實,生機飄飄一線。

Nov 4, 2015

末日

在教堂裡我與朋友們跟著大家唱著聖歌,唱著唱著,修女們開始手舞足蹈,我們也就跟著開始一邊唱一邊跳起舞。

聖歌之後,莫札特在教堂的中央發表他的歌劇新作,講述一個被上帝懲罰的罪人。有人彈奏著鋼琴,調皮的莫札特則自己演那個罪人,被五花大綁在木架上。曲調進行地十分詭異,我不由得懷疑那個罪人是否是在挑戰上帝。

此時,教堂變成了一個廣場,歌劇依然進行著,廣場上聚集著人群。我望見廣場中央的巨大白色大理石雕像,是一個武裝的天使騎在一匹高大的白馬上。此時,天使眼中忽然出現了瞳孔,瞳孔似乎盯著我看,我感受到恐懼而趕緊向一側跑去,但天使的眼珠跟個我跑的方向轉動,我心中大驚,停下了腳步,直盯著雕像。

天使眼珠的轉動沒有停下來,它轉到眼眶的極限後,竟然繼續轉到腦後的方向。恐怖的天使雕像眼珠又從眼眶的另一側出現,祂眼中開始流出無以計量的血水,天空也開始下起泡沫般的大雨。

大地被腥臭的泡沫淹沒,我拼命地跑。耳中彷彿聽見天使的談話,說著千年以前用血水沒有殺盡人類,所以改成泡沫。泡沫在歐洲散佈開來,淹到南歐的山脈,越過了山脈,流向非洲、亞洲、美洲...

我見到被泡沫浸泡到的人,雖然從泡沫中逃出,但泡沫接觸到空氣隨即硬化,人類變成一座座的黑色塑像,然後又被後方追上來的泡沫海吞噬。我仍然拼命奔跑,雙腿也沾滿泡沫,開始不聽使喚,但還是逃到了一座山頂,山頂搭著一個棚子,裡面有土堆搭成幾個水池。棚子中有幾個人用水洗著身體,說這水可以洗去泡沫,我趕緊也脫掉衣服用水洗著已經失去知覺的雙腳。只見泡沫結成的硬塊開始剝落,但不管怎麼洗,兩腳還是沒有恢復知覺。

心中恐懼,忽然覺醒。

Nov 1, 2015

片段 - 笑

街區一家小小的披薩店走進一對男女,男人穿著陳舊的皮外套牛仔褲,女人的黑色外套雖然乾淨,但也因長年的洗滌而嚴重脫線退色。女人頭髮乾乾淨淨,盤著整整齊齊的辮子。她像是店裡的常客,拉著男人走向櫃臺。披薩店的師傅手中一面翻轉著餅皮,一面問道: 「要點什麼呢?

店裡迷漫著烤乳酪的香氣,客人的餐桌上擺著五顏六色的披薩與紅艷的意大利麵。女人臉上滿是笑意,指著櫥窗裡特價的標示,說:「請給我二十個餅皮小麵包。」
師傅忙碌的双手不曾停下,答道:「等我一刻鐘? 我給妳做現烤的?
女人笑著點頭說好,並從手上的黑皮夾裡數著零錢。

男人插在口袋裡的手伸出來,突然問道:「師傅,可以幫我們做成有乳酪餡的嗎? 看要加多少錢。」
女人與披薩師傅停下手邊的動作,一齊望向男人。

師傅沉思了一下,說道:「每個三十分錢。」
女人嘴巴湊到男人耳邊窸窸窣窣講一些話,然後為難地看著男人。男人低下頭,湊到女人耳邊,也講了幾句話,然後從手上掏出的零錢中,湊了六塊錢交給師傅。

女人笑得好開心,一手緊緊摟著男人。

Oct 8, 2015

失去的耐心

最近身體不好,壓力也大,耐心也變得極差,樓下鄰居中午午睡時間在用電鑽鑽牆就被我狂吼、包裹被寄到奇怪的包裹站也馬上被我寫信去抗議。身體不好、有壓力的時候一點點的干擾都是都讓人難以忍受。為何都市人冷感?這是因為人再也沒有靜養的權利了。

Sep 25, 2015

雜筆創新

不知不覺間,我的「文獻資料庫」已經有超過兩千五百篇論文或文獻。記得有次去成大分享,老師問道:「設計師如果先看到了那麼多的設計,會不會做不出新的構想呢?」當然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我卻認為,與其自己耗費那麼多時間做別人做過的事情,不如花時間去看別人是怎麼做的。這並非說實踐是不重要的,而是說,如果已經知道實踐有知識可循,那就不應土法煉鋼、閉門造車。

很遺憾的,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裡,許多事情被迫創新。甚至只重視創新的活動本身,而忽略實際上是否創新的結果。嚴格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好事,除了財力與人力的浪費以外,人在被驅使的創新中,往往很少去認真檢視已經存在於現實中的事物。創新更給予腐敗的企業或制度一個拒絕改變的藉口,並藉著假的創新包裝陳腐的錯誤。許多事情的改善,其實只需要對現有事物做出少許的變動,就可以有很好的效果,而這些改善往往都因利益的短視而被刻意忽略。

Ben-Shahar在哈佛公開課的講課中有過這麼一個疑惑:「我們應該認真研究那些成功的人、從那些成功的人身上學習 [...] 我不知道在座各位的感覺如何,但我每次講課講到這邊時,我的心理其實都不太舒服。」Ben-Shahar的不愉悅感其實很容易理解,所謂「向那些成功的人學習」觸碰到了人類心靈中那自我的否定的陰影,透過模仿別人的成功來改變自己,就好像模仿別人的設計來做自己的設計一樣,是自我價值的貶低。佛洛伊德的心理模型很好地解釋這個現象,他認為人類心理是一種抗拒機制,人類的「自我」,是抗拒著外界事物對心理的直接傷害而出現的。刻意抗拒此自然的抗拒機制,人類的心理當然不舒服,事實上,也是不可能的。

盡管「自我」是一種對世界的抗拒,但人類心靈卻能自我反思、能對這些抗拒活動有認知能力。只是,自我反思必須走出自我的否定,而朝向重新肯定前進,如此才真正是人類的理性,即尼采所說「自由的靈魂」。學習因此不可以、也不可能是從模仿一對象而來,人也無法透過學習去從事創新。人類若真能夠學習,那只可能是在提升理性的能力上言。

強迫創新的時代中,在諸多別人已經完成的事物面前如何成就自我?答案只能是努力且廣泛地面對事實中的一切、面對別人已經有的成就、面對知識,當中自然能深切反觀自己,深切反省自己的短視近利。在幽谷之中直見自我的方向、直見人類存在的價值與去留為何,然後在邁步向前時,也就沒有創不創新的問題了,舉手投足間都充滿新鮮氣息。

Sep 18, 2015

理想與現實

聽 Ben-Shahar 提到一句話:「理想主義就是現實主義。」真是一點沒錯,自己如何面對世界、無論其作為的決定是什麼,都已經是現實的一部分。

然而經常耳邊聽到「太理想」、「太現實」的互相批評聲音究竟又是什麼?

打個比方說,就好像一組人主張「沒有戰爭的天下」與另一組人主張「建立不死人的軍隊」。一種從根本論、另一種從利益論而已。

Aug 25, 2015

巢鳥均安


昨夜一夜大風大雨,吞了兩顆頭痛藥才勉強入睡,心中不自主擔心窗外那樹上的鴿子巢是否安好。今早一醒來,風雨漸息,鴿子巢依然穩穩落在那高達八層樓的樹梢上。

Aug 9, 2015

憧憬

在動畫《交響情人夢》裡面的野田妹始終一直面臨的困境是「究竟要彈[琴]到甚麼時候才行?」動畫最終甚至用上了歌劇《浮士德》中魔鬼的引誘來呼應指揮家邀請還未找到問題答案的野田妹演出蕭邦的鋼琴協奏曲。

在每個領域努力的人恐怕都面對著同樣的疑問,究竟這樣的努力要持續到甚麼時候?人心若中有一個憧憬,則是努力的動力來源。但若這個夢想遲遲不能實現,則人終究自問:要努力到甚麼時候才行?

人努力的勞動無法確保能夠達到那個憧憬的目的地,這是全部問題的核心。或者人的生命不足以走完這崎嶇的路,又或者所走的路不在憧憬的方向上。人終究不是希臘神話中擁有如神般無窮力量的英雄,在生命的碰撞中、在崎嶇的道路上,難免人會質問那個憧憬的價值是否真實。

但事實上,人不可能沒有憧憬而活。人必須務實,但並非逃避自己心中的憧憬,而是更實在地面對自己內心。人或許無法成為英雄,而逃避將自己裝扮成英雄樣貌,如此或許能得到萬人掌聲。但真如此便足矣?真如此便比在遙遠道路上碰撞前進的人有更真實的生命體驗?

在後現代中的矯飾,有太多陷阱的阻撓。對於一心向前的人而言,能夠避開這些陷阱,實是最幸運的。

Jul 31, 2015

德國印象

Celibidache 是我從前最喜歡的指揮,當台灣都在風靡卡拉揚時,我因為上和聲學的關係,巧遇了Celibidache指揮的Brahms第四號,從此迷上他。相較於Karajan中規中矩的指揮,Celibidache則狂放渾厚,他在指揮台上經常奮力指揮到喊出聲音,他本人很討厭錄音,現有的錄音中也常能聽到他在音樂奔放處喊出「噫!」的吼聲,據說,錄音師可是絞盡腦汁想辦法在錄音時不要錄到他的聲音。

Celibidache是柏林愛樂最著名的指揮家福特萬格勒(Furtwängler)的接手人,他本人極尊敬Furtwängler。在二戰結束後,雖然Furtwängler從未入黨納粹,卻被盟軍以曾經為希特勒指揮演出為由而被迫撤銷職務,當時默默無聞的Celibidache於1945年暫代指揮登上舞台,一舉成功,從此在Furtwängler的幫助下指揮柏林愛樂。1954年Furtwängler過世,柏林愛樂重新遴選指揮,一說由於美國壓力等政治因素,奧地利的卡拉揚被選為指揮,Celibidache則極為反對,在卡拉揚被選為指揮後,氣得離開柏林,宣示不再回到柏林愛樂。直到四十年後,才又收邀回柏林愛樂指揮。

Celibidache除了音樂以外也學習哲學、數學。從他的音樂中,很清楚的能聽出來他的指揮不受樂譜與理論拘束,但總有著清楚而且明白的意圖。可能因為樂團往往無法勝任,因此他的吼聲總給我一種恰到好處的感覺。Celibidache不是以指揮技術精湛聞名的指揮,當他接手柏林愛樂時,本身並無指揮樂團的經驗,指揮全能靠對音樂的理解而來。在二戰結束,德國身為戰敗國的陰影中,其實很能理解柏林愛樂為何選擇理性、清新的Karajan,而放棄這種在音樂中碰撞、不斷宣示音樂意圖的Celibidache。德意志精神雖然深度地期望在內省中獲得崇高,但總是在這個關鍵點上無法昇華,而轉為「意志」一詞尋求理性上的解脫。

Jul 27, 2015

法國印象



最近注意到了basson與fagott的區別,雖然中文都叫低音管,或叫巴松管,但其實現代樂團因為喜愛混厚低沉的音色,所已大多是用(德式)fagott,而不是(法式)basson。如今,basson已經有快要滅絕的趨勢。今天看到了這首聖桑寫給basson的奏鳴曲,聽到了正統basson那輕盈的聲音,美到讓人流淚。

聽著,想起樂團老師告訴我他每次演奏會用的薩克斯風的故事:他尋找這個法國師傅的薩克斯風已久,但是當時年輕沒有錢,而這把樂器對他來說幾乎是天價。直到某一天他去到巴黎,在街上路過 一家二手樂器行,赫然透過玻璃窗戶見到這一把他夢寐以求的的薩克斯風掛在店內牆上,雖然滿是繡斑,還是讓他在一眼就認出來,當下他幾乎花光了所有的錢,用大約一半的價格買了下 來。他說,那是他生平第一把名家樂器。又說,雖然他現在手上收藏了十二把名家級的薩克斯風 (這個老師其實是吹雙簧管的,我無法想像他收藏了多少雙簧管),但是過了幾十年,這法國設計,其按鍵與樂器的靈敏一直讓他愛不釋手。

Jul 19, 2015

Harmonetta 1

 
Harmonetta 是德國音樂教育家Herold在1958年為口風琴公司Hohner設計的獨特樂器。傳統口風琴雖然可以演奏旋律與和弦,但是和弦變化卻受簧片安排而限制。Herold因此特別設計了這一只Harmonetta,並為它特別設計了一套按鍵排列,其按鍵設計的素求是「讓盲眼的人也可以演奏」,我覺得是難得樂器與設計結合的典型範例。它的按鍵看似雜亂無章,然而依照音程不同,按鍵的相對位置都是同樣的,有非常合理的規律可循。又因為它為了方便演奏和弦,所以六角形的按鍵與六角形如蜂巢的陣列,讓使用者可以一個點上以一隻手指同時按相鄰的三個按鍵,正好為一個三和弦。如果取排列為正三角形的三個鍵,則為小三和弦 (如圖紅色三角形),若取排列為倒三角的三個鍵,則為大三和弦(如圖綠色三角形)。由於這些交點間距小,為了讓人易於用手指辨識,透過按鍵的造型,每大三和弦的交點必然凹陷,小三和弦則為凸起 (如圖紅色與綠色圓點處)。

 整個Harmonetta共32個按鍵,因為每個音都有2-3個重覆的按鍵,同一個音既可以用右手也可以用左手按,方便演奏之間的轉換。它足足有三個八度的音域⋯⋯,不同音域並非以按鍵來區別,而是從吹奏的位置(如口風琴一樣),如手都同按C鍵,從左側吹得到低音,中間為中音,右側為高音C,又如同樣按一大三C和弦,透過吹奏的位置改變,就可以吹出C和弦的不同轉位。

然而,Harmonetta也說明一個很重要的設計問題,即便它做到了口風琴所不能完成的任務,人因上也提出了非常優秀的解答,這個樂器卻是一個絕版品,只有少數口風琴家可以演奏,市面上也只流傳收藏品 (我手上這只樂器性能絕佳,按鍵與簧片都極其靈敏,意者私詢)。我想,這Harmonetta已經完全自成一套體系,無論演奏技術與樂器都是。在這樣的狀況下,一個封閉體系的設計就算極其優異,也需要考慮與其他體系之間的競爭問題。換句話說,必須考慮音樂本身存在的樣貌。究竟這Harmonetta是為了哪種音樂演奏而設計? Herold作為一個音樂教育家雖然提出了一個絕佳的樂器設計,然而若無演奏者能從這樂器中創作出獨特的音樂,那麼,隨時間流逝,雖能成為經典,卻無法成為活著的設計。

Jul 9, 2015

Shui-Diao Ge-To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Seit wann erscheinest der helle Mond?
把酒問青天
Bei etwas Wein frage ich den Himmel.
不知天上宮闕
Man weiß nicht, im Palast des Himmels
今夕是何年?
in welchem Jahr dieser Abend liegt.
我欲乘風歸去
Ich möchte auf dem Wind nach Hause reiten,
唯恐瓊樓玉宇
allein ich verstecke mich im Mondpalast,

高處不勝寒 
als könnte ich die Kälte in der Höhe nicht ertragen.
起舞弄清影 

Also tanze ich im Schatten des Mondlichts,
何似在人間? 

Wie kann ich diesen Moment mit der Menschenwelt vergleichen?
轉朱閣 

[Der Mond] läuft über die rote Kammer.
低綺戶

[Der Mond] niederliegt in dem dekorierten Fenster.
照無眠

[Der Mond] scheint auf die Schlafenlosen.
不應有恨

Wir haben eigentlicht nichts zu beschwerden,
何事長向別時圓?

denn der Mond war so voll als wir uns verabschiedeten.
人有悲歡離合 

Menschen erleben Trauer und Freude, Trennung und Zusammenkunft;
月有陰晴圓缺 

Der Mond hat dunkle und klare, volle und halbe [Zeit].
此事古難全 

Solche Dinge sind schon nie perfekt.
但願人長久 

Ich wünsche dass die Menschen wohl leben,
千里共嬋娟 

und wir können dann trotz der Trennung von tausend Meilen
diesen gemeinsamen Mond schätzen lernen.


水調歌頭
Shui-Diao Ge-To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 im Jahr Bingchen zum Mondfest, feierten wir bis zum Morgengrauen in tiefen Rausch. Ich schreibe diesen Text und dachte gleichzeitig an Ziyou -

von Su, Shi / Song Dynastie (宋。蘇軾)

Übersetzung von Wei-Chi Chien (Verbesserung aus der Übersetzung von Wikipedia)

Jun 29, 2015

跳躍吧! 時空少女


這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薦的日本動畫,發行於2006年,改編自科幻作家筒井康隆早年的小說《穿越時空的少女》,可能因為已經多次改編成電影與電視劇,動畫版與原作其實已有相當程度的不同。

除了表現的細膩程度令人感動之外,從時空穿越來闡述對生命中不得不有的悔、對珍惜時空當下的呼籲以及對於人之間的緊密情感也都描寫的扣人心弦。音樂更不用說,主題曲《夏季的天空》、《石榴石》等以外,更巧妙地運用巴哈Goldberg變奏曲的變奏曲式來表現同一時空在不同情素下的不同樣貌,變奏曲的賦格手法更讓人感受到時空的複雜交錯。動畫的配音也非常優異,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畫風也自然純樸。

"Time waits for no one." 那生命中不可逆的後悔,在後悔中又有所錯失,這句名言緊緊抓住了時刻當下與人相處時真心誠意的實在感。

Jun 17, 2015

原型製作

四年前做了一個節能路燈設計,讓路人夜裡去地點偏僻公車站的路上,仍能夠有些照明。當時第一次嘗試做了一個可以使用的功能模形。從那之後,我對以往製作精美造型模形的熱情就完全轉入到原型的製作上了。四年之間,原型的技術一部分靠著在網路上四處看論壇裡的文章,一部分在工廠、工作室(我家)裡一次又一次try & error,終於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系統。

大多數人的原型製作,多只製作機能的部分,外觀完全只是裸露的各種零件或者方盒子,然而我卻固執地堅持身為設計師的原則,堅持要能把機能放到外觀同樣精美的模型中。我認為,對於使用來說,功能只是因使用而延伸者,而使用永遠脫離不了形體。

這樣的製作要求有非常高的難度,原本的造型模形只是在材料的表面進行表現,現在,材料不但要有表面處理、要能夠包覆功能零件,最困難的,是模型要能夠隨時被拆解,為了能持續地改善設計。

製作這種可拆解的模型需要非常精準的加工還有邏輯組織形體的能力。看似耗時,但當中的樂趣在於,若製作者真的完全掌握了形體邏輯,那麼製作之初雖然進度緩慢,但在不知不覺間,成品便完成了。初期的製作越是謹慎有條理,後期完成的速度就越快。這幾年的訓練下來,再回頭看傳統的造型模型,只覺得那是小菜一碟。

當然,形體不是只是邏輯的問題,對於形體的視覺美感才是設計師必須自我磨練的功課。但在原型裡,其訓練不但無減於視覺體驗,反而更將設計師引入到真正使用中的體驗整體。在真實的操作中,理解形體各個細節間的本末關係、輕重關係,造型從而能夠有所取捨,而不再只是堆砌。

Jun 13, 2015

後現代的存在與力量

最近和C聊到黑澤明還有台灣最近在展覽的草間彌生,又看到一連串htc的新聞與評論,有些感觸。

我認為,後現代所面對的最高問題是國際化 (globolization) 與個人價值之間的衝突。儘管在這個時代裡,透過發達如網路的資訊交流,人可以幾乎毫無限制地接觸一切知識。然而這項時代的優惠,卻伴隨著人被強制地與國際競爭的龐大代價。

May 12, 2015

學人性



在長夜裡感受到孤獨;

在漆黑中理解了困頓;

並在繁星下體會了溫柔。

無論人如何狡獪地裝飾自己,在黑夜中,人總是得面對自己。

人無法逃避長夜,但若欺騙自己,久而久之,最終變得只詛咒背叛的太陽。

所以,人必須仰望星空,學會溫柔,學得「人性」。

Apr 19, 2015

設計師的覺悟

我覺得所謂諸如設計師、老師、工程師、音樂家等等的「身分」,並不是單純從一個人從事的活動來證明的,也不是從個人的專業知識論,更不是從個人主觀認定即可。人無論如何都已經是一個「自己」,用這個「自己」來說明自己從事的事業以及對自己的認同,已經是非常充分。

人想要擁有、或著以一個身分自居,是必須有超越那「自己」的層次,按日本人的用語,也就是一個「覺悟」,或者是中文裡的「志」。從事設計工作的人,必然本身已經有喜歡創造或者喜歡畫圖等等的部分,然而,單純這些終究不足以讓他在沉重的設計現況實務中持續從事設計。大學設計教育的問題,就是沒能讓學生在這四年裡找到足以使他立志,或者能讓他為此有所覺悟的設計目標。這些學生否則只為了學分、或者表現自己而設計,但一旦遇上難以克服的困難時,便心存僥倖地繞道而行,或者放棄。

設計師終究須要一個真正自己關心的、對於人類的遠景,然後與傾注心力在技術之上、並與市場競爭等社會現狀對抗。這些種種,都已經遠超過一個設計師原來單純喜歡創作或繪畫等的「興趣」。它是設計師從事設計不會因各種一般因素而動搖的部分。而根據設計師心中的嚮往、在設計中用心的境界,我們才能看到一個設計的高下,這並非從單一市場或者設計競賽中的偶然或片面可以體現。

這也是設計教育的目的,當一個學生對於關懷的對象有所覺悟、或者說對於人類遠景有所立志時,一切的所需技術無待教育灌輸、都會隨之而來。若不注重這些,那學習設計只需在設計公司中當學徒即可,然而如前所述,單純擁有技術與興趣,是無法在困難與黑暗中有所堅持與前進的。

Apr 16, 2015

珍愛自然

西方傳統多視人「無拘於自然 (free from the nature)」,意義在於人能以自身力量抗拒自然界中不利於人的限制。自然似為一中性物,而人類文明之美,乃是人類對立此而建立、是一種人類超脫自然、得到理性之後的偉大。

Apr 1, 2015

朱雀橋邊野草花

舊的琴簫聲音屬蕭瑟,當年選的時候就是在冬季看上了它蕭蕭然的聲音。今年年初時在樂器行裡發現一把正好與之相反、音色溫潤豐腴的新琴簫,吹孔淺淺地,竹材也不錯,認為正好互補所以買下。

新的琴簫上刻了詩,現代國樂器的簫笛上以詩裝飾幾乎已經變成是一種公式,

Feb 9, 2015

收音機

夜裡工作,只適合用收機機聽廣播,把世界裝到那小小的盒子裡,使它和自己的對比降到一比一。心無旁騖,亦不孤單。

Feb 8, 2015

若人類註定不失其生而快樂的意志,則是人類最大的幸福。

Beethoven Sym. Nr. 9 小感。

席勒〈快樂頌〉原詩,第一版(1785)。

Freude, schöner Götterfunken,

Tochter aus Elisium,

Wir betreten feuertrunken

Himmlische, dein Heiligthum.
 Deine Zauber binden wieder,
was der Mode Schwerd getheilt;

Bettler werden Fürstenbrüder,

wo dein sanfter Flügel weilt.


 
 C h o r.

Feb 2, 2015

一掃

看到日本記者被ISIS份子處決的新聞,心中十分難過,也不相信有任何一種形式的宗教或者神的樣態,是容許這種行為的。自回德國以來,明顯感受到警察維安的份量加重了,火車站無時不刻都有高大的巡邏警察徘徊,上周末演奏會完的晚上回到市中心,在火車站的店裡點了一杯熱咖啡,同時兩個警察也走進來,開玩笑地對老闆說:「不要緊張,我們只是下班來休息的,順便保護你。」

想著,自己雖然極少晚上外出,但是否也需要一些防身的準備?小時候學的跆拳道?恐怕筋骨僵硬兼手腳乏力。此外,唯一學過的,就是士官訓練的擒拿術跟甩棍,擒拿術記得依稀彷彿有三十來招,但唯一還記得的只有一招,是當對方抓住自己胸口時用的,想想缺少練習,恐怕也不實用。於是只剩下甩棍了,亞馬遜上一千塊台幣就有了,無論如何,亂劈亂打總可以吧。但想想也不對,萬一被對方搶走棍子那不就糟糕至極?眼睛一亮看到電擊棒,如果電擊棒被搶走,那頂多自己被電暈,總比被打暈或被砍死好吧?往下一看,看到亞馬遜網頁上的提問。有人問到:請問,該款電擊棒的射程是多少?啊!射程... 忍住快要崩潰的笑聲,讀了別人很貼心跟認真的回應:這個東西僅限接觸動物身體時有效,不會發射任何電流、電波或者原力一類的東西。

我笑壞了,一掃心中陰霾。

我決定煮一罐辣椒水,至少,我有戴眼鏡...

Jan 25, 2015

缺少的形上美感體驗

年初時去到譚老師家彈琴,第一個大收穫就是找到了公車,公車竟然直接開到老師家的巷子口,盡管需要轉車、車次亦不多,但已經是相當方便。心想,何以這麼多年後,我才能找到公車?台灣公車的最大問題,其實很小,只是它的路線導覽不好而已,導致人對公車的陌生,但這僅是題外話。

老師說,我彈琴始終只彈音響效果,即便好像自己在歌唱,但都不是真正的在唱。而關於Beethoven sonata nr.31,這晚期作品與Chopin,都關係著形上美感,這形上美感需要有自身經驗過才能夠真實理解,sonata之所以彈奏中沒辦法如實歌唱,也就是因為我缺少這形上美感的體驗。在每一個音符後面,都必然有其訴說的對象,每一個樂譜上的註記都要很謹慎地閱讀,然後理解這每一個音符的意義所在。老師出門前換過衣服後,突然很有興致地走下來,翻開杜甫的兩首詩,教我如何理解每個音符背後的世界。

Jan 17, 2015

情感與正義

正義彷彿是一種辯證,因私利傷人,從理由上來看是最明白也不過的不義。古老的希伯來律法要「以眼還眼」,要以同等的結果來給予害人者懲罰、予受害者撫慰。然而這種公平並不普遍有效,以眼還眼只限在兩陌生人之間偶然的加害與受害狀態有效。當兩人之前有其他關係存在時,正義便成了情感問題,關係的狀態影響了懲罰與報償的比例。而這種情況是更為常見的。

一首流傳北歐的民謠〈The Twa Sisters〉,故事因傳述而有著不同的細節,但都講述一對姊妹同時被一個男人追求,男人向姐姐求婚,卻愛上了妹妹,因為忌妒,姐姐將妹妹拋進海中殺害。後來吟遊詩人見到了妹妹的屍體,用她的胸骨與頭髮做成了一把豎琴,詩人如同命運之安排被邀請到姐姐的婚禮上,此時豎琴竟發出哀怨的歌聲,當姐姐聽到豎琴的聲音後,才懊悔地留下眼淚。

傷害在有關係的人之間總是伴隨悔恨,動漫〈空之境界〉中一句經典:「人一輩子只能殺一次人。」因為殺過人之後,人就再也無法把人當人看了,只剩下屠殺,而非殺人,這正是這種悔恨無法撫慰的緣故 ─ 殺了人的人,便再也無法以「人」自居。也因此《論語》亦只談真實與虛偽,不談正義,在正義問題上,孔子只欲「使人無訟」而已。沒有任何一種正義可以抵消人的情感,但是虛假的正義卻是傷害,只造成更大的悔恨與傷痛。


The Pentangle版本的The Twa Sisters: Cruel Sister (1970)。

歌詞 (作者: B. Jansch, D. Thompson, J. Renbourne, J. Mc Shee, T. Cox | 翻譯:瑋麒)


There lived a lady by the North Sea shore
曾經一個女人住在北海岸邊
Lay the bent to the bonnie broom
諸魔退散 (註)
Two daughters were the babes she bore
產下一對小女孩兒
F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嘩啦啦啦啦啦


As one grew bright as is the sun,
年少的一個明亮如日
Lay the bent to the bonnie broom
諸魔退散
So coal black grew the elder one.
年長的一個長髮烏黑
F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嘩啦啦啦啦啦


- 間奏 -


A knight came riding to the lady's door,
一日一位騎士停駐門前
Lay the bent to the bonnie broom
諸魔退散
He'd travelled far to be their wooer.
他千里迢迢前來求姻緣
F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嘩啦啦啦啦啦


He courted one with gloves and rings,
他以手套和戒指向一個女孩訂下婚約
Lay the bent to the bonnie broom
諸魔退散
But he loved the other above all things.
但心中愛著另一個女孩勝過世上一切
F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嘩啦啦啦啦啦


- 間奏 -


Oh sister will you go with me
啊! 妹妹你可以跟我走一趟嗎?
Lay the bent to the bonnie broom
諸魔退散
To watch the ships sail on the sea?
我們去看看那船帆在海面飄揚?
F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嘩啦啦啦啦啦


She took her sister by the hand
她牽著手帶著她的妹妹
Lay the bent to the bonnie broom
諸魔退散
And led her down to the North Sea strand.
領著她走到了北海的岸邊
F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嘩啦啦啦啦啦


- 間奏 -


And as they stood on the windy shore
她們所站的岸邊冷風浮面
Lay the bent to the bonnie broom
諸魔退散
The dark girl threw her sister o'er.
那黑髮的女孩將妹妹推入了海中
F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嘩啦啦啦啦啦


Sometimes she sank, sometimes she swam,
海面上女孩載浮載沉
Lay the bent to the bonnie broom
諸魔退散
Crying, "Sister, reach to me your hand!
哭救著:「姊姊啊! 請伸手救我!
F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嘩啦啦啦啦啦


"Oh Sister, Sister, let me live,
姊姊啊! 姊姊! 請救我一命!
Lay the bent to the bonnie broom
諸魔退散
And all that's mine I'll surely give."
妳想要甚麼我全部都會給妳。」
F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嘩啦啦啦啦啦


"your own true love that I'll have and more,
「我要的是妳那本屬於我的真愛還有妳
Lay the bent to the bonnie broom
諸魔退散
But thou shalt never come ashore."
但如今妳再也不得回到岸上。」
F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嘩啦啦啦啦啦


And there she floated like a swan,
終於妹妹如天鵝般飄在水面
Lay the bent to the bonnie broom
諸魔退散
The salt sea bore her body on.
鹹苦的海浪將她的身體捲到了岸上
F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嘩啦啦啦啦啦


- 間奏 -


Two minstrels walked along the strand
兩個吟遊詩人行經過海岸
Lay the bent to the bonnie broom
諸魔退散
And saw the maiden float to land.
見到了可憐的死亡少女漂上了陸地
F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嘩啦啦啦啦啦


They made a harp of her breastbone,
他們取出她的胸骨做成一副豎琴
Lay the bent to the bonnie broom
諸魔退散
Whose sound would melt a heart of stone.
其聲音足以使任何人心碎
F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嘩啦啦啦啦啦


They took three locks of her yellow hair,
他們取下少女的三縷金髮
Lay the bent to the bonnie broom
諸魔退散
And with them strung the harp so rare.
為豎琴調上罕見的琴弦
F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嘩啦啦啦啦啦


- 間奏 -


They went into her father's hall
吟遊詩人被邀請到父親的大廳裡
Lay the bent to the bonnie broom
諸魔退散
To play the harp before them all,
為到來的賓客們演奏豎琴
F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嘩啦啦啦啦啦


But when they laid it on a stone
當詩人將豎琴放在大石上
Lay the bent to the bonnie broom
諸魔退散
The harp began to play alone.
豎琴逕自彈奏出音樂
F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嘩啦啦啦啦啦


- 間奏 -


The first string sang a doleful sound:
第一條琴弦唱出悲苦的旋律:
Lay the bent to the bonnie broom
諸魔退散
"The bride her younger sister drowned."
「新娘淹死了她的妹妹。」
F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嘩啦啦啦啦啦


The second string as that they tried,
詩人試著彈第二條琴弦亦是如此
Lay the bent to the bonnie broom
諸魔退散
In terror sits the black-haired bride.
黑髮的新娘驚懼地坐在椅上
F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嘩啦啦啦啦啦


The third string sang beneath their bow,
琴弓下第三條琴弦也開始歌唱:
Lay the bent to the bonnie broom
諸魔退散
"And surely now her tears will flow"
「如今,新娘必心碎而哭泣。」
F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嘩啦啦啦啦啦


註:lay the bent to the boonie broom此句與英國民俗有關。此曲是Pentangle從英國民歌Riddles Wisely Expounded取材,將原詞與故事移入,此句因此原封不動被搬入曲中。根據民俗學的考證,此句應與英國與蘇格蘭的驅魔儀式有關,bent可能指號角horn,而boonie應為一種藥草或魔法學用植物。我想,可能由於民俗歌謠往往有陰暗的歷史真實成分,為了避免在唱頌時受到惡靈干擾,故在每一句之間插入lay the bent to the boonie broom與fa la la la la la la的詞,將原故事的陳述句分開,使惡魔無法聽懂。


 Riddles Wisely Expounded 收錄於 Child Ballad #1

Jan 11, 2015

信言

我覺得讀書之難在於靜讀,心不靜則往往開卷無益。讀書的心靜不是單純從身可以達至,非只要寧靜的空間、悠閒的心態,讀書便能靜。讀書的靜,我想,便是能思無邪。從心中所求的真實、求書卷的真實,而至於求自己閱讀時的真實。這一體之完整,才是讀書,讀書也才能靜讀。

譚老師的書有一種特殊的氣質,字句讀起來如人親口言說,如人口語卻又字句凝聚。而這種凝聚又非來是自己的嚴肅,而是從文句的對象而來,我想,因為對象真實,所以言說才能如是真實。

往往,當我與人討論到中國思想時,難免遇到人是偏好如錢穆這種帶有西學東用色彩的詮釋。如此觀法則儒學往往近似於教義,而人因此大多以中性立場觀,以為可以取其優、去其短。中國思想的談論從此難以再從切身之體悟言說。很奇異地,當暗中引用譚老師對儒學分析來說明中國思想的正面性時,常有人以為這僅是「一家之言論」,而否定這種極其正面且嚴謹真實的思想。若思想極其正確,人應如聽韶樂而欣然嚮往,至於是否是儒學之真正原本,更應該只是次等重要的問題。我想,儒學在東方之未立或不立,非在於道理本身的實用與否或是正確與否,更大的問題,是人對正確道理的迴避。一般人多傾向先尋求自身在道理中是否能夠寄託,然後才問道理是否「合理」。是以今人著書大多欲先安撫讀者,然後才能自立言論。事實上,心靈真正的撫慰,只能在道理的言說間一步一步得到,它必須是真正的獲得,非是一種閱讀的調劑。

Jan 7, 2015

手與心


這是上個月在水里親子窯初試手拉坏的作品。在還很小的時候就曾經在這個地方玩過陶土,世隔二十多年,當年在老老闆一旁玩耍的小孩,如今長成,繼續接手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