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16, 2008

台灣是什麼?

台灣是什麼?

撰文:簡瑋麒。2008年12月15日夜於德國埃森。



===============================================================

今天表姐因為她一個朋友的一段陳述問了我一個問題:


『台灣人自卑嗎?』



她的朋友的陳述是這樣的:『台灣人的自卑,是由於長期以來殖民主義下的後果。』假如中文也有像德文中虛擬式的用法的話,這一句話,我肯定會用虛擬式表達。(註一)

對於這個陳述我的第一反應是反問道:『這個朋友是不是民進黨的?』結果答案是肯定的。



陳水扁執政八年,把故宮古物解說中的『我國文化遺產』改寫為『世界文化遺產』、把『中正紀念堂』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註二)、把台灣地圖東西南北向錯置、把中文成語列為『僵化思想的東西』等等。種種作為,政治上雖然被稱為『去中國化』或是『台灣的文革』,實質上,明顯地看到一種惡臭的民族主義的誕生。政客稱呼自己為『台灣人』而不再是『炎黃子孫』,我甚至在民進黨執政下的出版物『台灣歷史漫畫』中,對於台灣人的來源僅僅輕描淡寫地寫到『是原住民、平埔族以及漢人』。前年我問一個老師當時唸小學四年級的小孩,他不認識孫中山以及蔣中正。去年,一個台中一中的男學生告訴我,他沒有讀過金庸的小說。



陳水扁執政最大的罪惡不是貪污,而是將文化矮化至政治之下的操作。正如同毛澤東在1966年,為了鬥爭劉少奇所發動的文化大革命一樣,名義上是新文化的創造,實質上只是政治鬥爭的手段。台灣,儘管陳水扁已經下了台,但是在民進黨所營造的輿論下,文化大革命的台灣版依然進行著。



讓我來接受一下民進黨式的台灣人血統測試。據祖譜所載,在魏晉南北朝末期,我的祖先由於五胡亂華遷居到台灣。我出生在台灣台中市,籍貫為南投,在祖父代遷居到台中。我親生祖父在我父親國中的時候就仙逝了,祖母後來改嫁,因此我從口中喊的爺爺姓劉。我爺爺是撤退時來到台灣,原先是湖南人。我的母親是台南人,祖籍不可考,但是外祖父母都是在日據時代以前就已經住在台灣的,外祖母聽不太懂國語,因此,交談都必須使用台語。無論如何,我,要身為一個民進黨式的台灣人,資格絕對超過大多數的人。



對這樣的一個『我』而言,台灣是什麼?



在德國,跟大陸的留學生在一起時,我最引以為豪的,就是一手漂亮的繁體字。當我在語言中心介紹中文的時候,我總稱呼繁體字為die traditionellen Schriftzeichen(註三)。當跟他們談論到中國古典思想,道德經、莊子、論語、詩詞,總是能夠毫無困難地侃侃而談。這是我在大陸人面前所展現的台灣人形象。當跟德國學生在一起時,除了闡述繁體字以外、最會提到的就是台灣的政治型態 - 中華民國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還會談到的,就是台灣所存有來自於古典中國、日本以及台灣本土的多元文化型態。



台灣本土文化是什麼?當我必須對這個題目進行闡述的時候,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這個本土文化本身,欠缺對於它中心思想的討論。形而下的陳述很簡單,台灣文化包涵了台灣小吃、地方廟會、傳統風俗與節日、農家生活、原住民生活。認真一點去做過功課的人都知道,這些台灣文化,都僅僅只剩下一個靜止的『遺跡』放在那邊。溯源的動作學者不願意做,因為它們都會被追溯到一個從外地而來、尤其是從大陸而來的歷史。欠缺了這歷史上的脈絡,這些台灣本土文化便無法萃練出當中的精神。(註四)



台灣曾經發生了什麼?台灣在明鄭時期,是推翻滿清的基地,後來鄭王朝因政變而衰落,被施琅攻陷,台灣遂列入清朝版圖,並從"道"下的"縣"逐步提昇地位為"道",清朝早期對台灣開發消極,直到後期由沈葆偵、劉銘傳在台灣的開發。甲午戰爭後,清朝割讓台灣給日本,台灣人民「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反對割讓,並且宣佈獨立,以『永清』為年號,但在三個月後被日本消滅。二次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地區,兩年後由於台灣地區在日據時代的建設因戰火而毀滅、民生經濟困乏通貨膨脹,當時派駐台灣的部隊軍紀敗壞、軍人素質低劣,反而不如日劇時期日本人的建樹,在台灣的居民(註五)因此對外來的軍人有很大的反感,終於在二戰結束後第二年爆發二二八事件。戰後四年國民黨戰敗,大陸淪陷、政府撤退來台(註六)。六零年代以後,對於國民黨一黨專政開始有反動的聲音,依中華民國憲法,人民應有組織政黨的自由。在1971年,由於大陸當局「台北不出,北京不入」,「驅逐蔣幫」,台灣當局「漢賊不兩立」,台灣退出聯合國。1978年,美國宣佈將與中華民國斷交,蔣經國總統宣佈臨時動員,中止一切選舉活動,於是爆發『美麗島事件』。(註七)



為什麼要談近代台灣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於闡述陳水扁思想下那『萬惡的外省人』其實只是他假借歷史上政治人物的惡,套諸於外省人身上。外省人與本省人的衝突,其實應該分為兩個部份,一者是治理台灣人的外省人(如二二八事件的陳儀,美麗島事件的蔣經國)與台灣人的衝突,以及由於播遷來台的外省居民與本省居民因語言和風俗上的文化衝突(註八)。可悲的是,在陳水扁主義下,這兩者如同一團泥淖,早已從文化衝突中走出來的台灣人(不論是本省人或是外省人)又再一次被陳水扁扔到那泥淖的深處。



台獨這個名稱又是從哪裡而來的呢?早期台灣所談的台獨,係指反對中國共產黨,亦反對國民黨其不可行的反攻大陸的主張,是為純粹的政治主張(善意的政治,與鬥爭手段不同),如李敖先生之主張,與今日所謂的台獨不同。嚴格來說,早期的台獨係指中共以及中華民國,今日的台獨則是中國以及台灣。(註九)



這兩者有何區別?區別即在於後者加上了文化的獨立。前者是在一種民主思想下的結晶,後者是陳水扁為其政治目的的泥淖。以此也不難看出,為何民進黨的大老,今日多被民進黨批鬥(註十)。當一種思想轉變成一個意識形態的時候,思想本身就死了,當陳水扁這個人高喊台灣獨立的時候(儘管他始終沒有膽量說這句話),台灣的民主精神就已經死了。台灣的民主思想已經變成了文化掃蕩、政治鬥爭,政治人物口中的『愛台灣』也變成了用來攻擊對手『你不愛台灣』的雞蛋(還沒有資格稱上是武器)。真正的愛台灣者,只能默默地背起政治人物迫害下那台灣殘破的身體。而當陳水扁一句『我背上台灣民主的十字架』說出口時,真正的愛台灣者,更只能慌慌張張地躲到牆角,啜泣地安撫那重傷的台灣。



台灣今日的鬥爭從何兒來的?陳明忠先生在『一個台灣人的“左統”之路』訪談中(註十一)提出:

『民進黨說,“二二八”是台灣人的悲情。這根本不對...台灣人民在日本的統治下,沒有任何尊嚴可言,這才是真正的“台灣人的悲情”。...“二二八”是反抗國民黨的惡劣統治。“造反有理”,這是人民的哲學。二二八是反抗,不是悲情。...當時,我們根本不覺得“二二八”是省籍衝突。我們要反抗的就是貪官污吏。但是,貪污的人都躲起來了,倒楣的卻是一般的外省人...白色恐怖,是國民黨對於人民的恐怖統治。凡是被認為有可能反對國民黨的人,不分省籍,也不管有沒有證據,就一律逮捕。...

...台獨的概念是從土地改革才開始。當然,土地改革是應該的,但是站在地主階級的立場,看法就不一樣。我自己家裏是地主,有好多親戚也都是地主;他們的感覺是:國民黨在大陸根本不做“耕者有其田”,來台灣才向台灣人下手,是要把台灣地主的勢力消滅掉。...地主階級一方面因為“耕者有其田”拿到四大公司的股票,又經營中小企業發達起來,於是漸漸形成勢力。台灣內部的中小企業家,和在美國的台獨組織,這兩股力量一合流,台獨就發展了起來。所以,台獨運動事實上是台灣土地改革的結果,是地主階級的運動。』



雖然這只是歷史的片段敘述,今日當然台獨運動早就與地主階層脫離關係,台獨運動也絕對不是僅僅只是地主階級反動的延伸,但是一種權力鬥爭的型態已經表露無遺。著墨這麼多,目的只是為了讓人看清楚現今口號下的台獨究竟是什麼。這樣一個口號下的獨立,跟台灣人心目中的民主之間,究竟有多遙遠。我絕對支持台灣加入任何國際組織,但是不論是目的或是手段都不會是口號下的獨立,加入國際組織的原因很簡單,只是為了台灣的國際化。陳水扁早就把加入國際組織這個『思想』變成一種政治操作的『意識形態』了。我從來不會擔心台灣的民主會因為共產主義而消失,我倒是很有信心,中國只會因為台灣的民主而民主化。只是,當人家走向民主的同時,我們為什麼反而在往回走?這一點,才是台灣人的自卑。



如此之下,台灣於我是什麼呢?



台灣是用血跟歷史所打造的一個多元文化的中心,因為他曾經受過如此的傷痛,因而應當擁有智慧,而不是報復心。他高度的智應要讓他能夠隨心所欲地穿梭在中國古典文化、亞洲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之間;他深度的胸懷應要讓他能夠根於不同文化下的聲音,進而創造價值;他豐富的經驗應要使他能夠洞悉美國的帝國主義、中國共產主義的泛物質化甚至台灣自身偶發的狹小氣度。他從來不應日本人或德國人般驕傲、不應像韓國人或是伊斯蘭那樣霸道、更不應像美國人那樣欠缺文化涵養。台灣不應像今日這樣的畏縮在政治鬥爭的牆角下,他應當是一個強壯的靈魂。



===============================================================


註一:虛擬一式是用於引述對一段他人的陳述,使用一種不予認同的語氣。


註二:儘管民進黨思想下,中小學的歷史考題:下列哪位總統對台灣民主沒有貢獻?其答案是蔣中正先生。


註三:『傳統』的中文字型。相對於die vereinfachten Schriftzeichen簡化的字型,我並不使用die komplizierten Schriftzeichen繁雜的字型作為繁體字的譯名。


註四:任何文化在它自身的歷史脈絡中,總是會經由一種新價值的產生以及另一個價值的衰敗而昇華,因為只有沿著歷史脈絡,『人』的思想才得以被表現出來,而所謂的思想並不是單純的一種給出,而是一種檢討或是認同,甚至於是摧毀與再生。


註五:意義與『台灣人』不同。


註六:共產黨政府稱之為解放。而所謂的撤退,係指政府(首都)、軍隊的徹遷。


註七:二二八事件與美麗島事件之詳細經過請自行查閱。值得一談的是,這兩個事件之間並無關聯,二二八事件是一件由於官僚腐敗導致的大型官民衝突。美麗島事件之訴求也不是台灣獨立,而是人民的政治自由。


註八:這很多地透過相聲橋段被幽默地表現出來。如眷村小孩的問題等等。


註九:曾經聽李敖先生的演說,其中一段內容提到,當年他主張民主獨立的時候,比誰來的都早...李敖先生曾經主張過的獨立便是我在此所願意引用的。


註十:也如我在本網誌曾經寫到的『愛國者往往死於愛國主義者之手』。


註十一:原文見
http://mag.chinayes.com/MagazineBase/M55/1471/20081124164758256.shtml。文中所談的台獨運動,係談論民進黨今日的台獨主張。

註十二:無論是『重返』或是『加入』。

Dec 11, 2008

最幸福的事

難得我會在blog貼MV。(都是某位金老師害的...還我男子漢的眼淚來~~)



MV拍得很好。歌詞和口白寫得也還不錯。讓我跌入那我潛意識一直規避著的感性漩渦,這算是一種解放嗎?

Dec 9, 2008

藏獒 讀後感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17666

撰文:簡瑋麒。於2008年12月8日晚,於德國埃森。

=========================================================

首閱是一個大陸朋友借薦給我的。作者楊志軍55年生,青海人,職業是記者。

藏獒是青康藏高原上一種原始的巨型犬,由於生活地區與世隔絕,成為一種獨特的犬種。據書中作者介紹,藏獒由馬可波羅帶回歐洲,成為歐洲所有大型犬犬種諸如大丹犬、聖伯納犬、英國獒犬等等的混血祖先。作者的父親,也就是故事的人類主角,對藏獒有極深的經歷以及情感。加上幼年時與家中藏獒的經歷,這使得作者被派駐在三江源時,得以展開一種獨特的、深入對藏犬的生活關係。以此為契因寫下了這本小說。但是作者也寫明,故事的情節與作者父親真實的經驗是不一樣的。

這書在展開閱讀沒多久,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倪匡的科幻小說,儘管<藏獒>在2005成書出版,但是寫作文筆、對一種古典東方神秘的描述手法、以及某種東方式俠義的著墨,讓我似乎重溫在倪匡小說的那個年代裡。不同的是,儘管故事前後的結構並不複雜,但是陳述篇幅巨大,非主軸故事的情節詳盡地描寫,全面地塑造出藏獒在當地以一種富有人性甚至神性的動物的存在。兼之從社會面和文化面對於當代歷史的背景交待仔細,讓這本書讀起來頗有興味。但是這種大小通吃的寫作,實話說,是讓我讀的頗為暈頭轉向,有點摸不著邊際。

我對於尼采的一個觀點感到十分讚嘆。他在<朝霞>第二篇很開宗明義地說:『所有時代的人,都以為自己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該讚揚,什麼蓋譴責,這些批評很正確。但以為我們現在比起任何其他時代都知道的更清楚,這就是偏見了。』又說有:『...因此,早期希臘人對嫉妒的感覺完全不同於我們對嫉妒的感覺,在赫西俄德那裡,嫉妒乃善的...同樣,希臘人對希望的評價也與我們不同,在他們看來,希望是盲目的和欺騙性的...猶太人對憤怒的感覺與我們不同,視其為神聖的...他們創造了憤怒的神聖耶和華的形象...』(尼采。朝霞第一部2, 38)

在<藏獒>中深刻描寫了西藏牧民、僧侶以及強盜等的精神特質,當然,是帶有一種從漢文化視角的理解。許多我們認為的『不可思議』,只有透過感受才能略解一二。重要的前提是一種『空然』,不是單純採取某種屏除成見的立場,而是一種自然的接觸。我上面引述了尼采的文章,不是要說明,藏族人的生活是一種完全無法想像的世界,我所要闡述的重點,也是這本書隱藏的一個論述,就是『瞭解、理解、接納』的意義。書中描述藏族人對於能說藏語的外族人的格外親切,或是他們從外人接觸藏獒的行為,推知這一個人對待藏胞的態度。一種如同藏獒一般自然地、天性地理解人類或他者的能力。嚴格來說,這種的理解是情緒的、感性的,一種遠遠將理性排斥在外的。但是,這本書的中心議題,就是闡述這種感性式的理解的珍貴(註一),因為他是讓人真正能夠接納"他者"的唯一通道。但書中也闡述,這種純心的行為(或者應該稱之為能力?),在外來文化的衝擊下,也迅速地在削弱當中。

相對於此。書中自然也闡述了另一種『瞭解的企圖』,一種人透過現象的、透過人的解析的瞭解方式(如書中所描述在當地"駐紮"的政府幹部)。作者很積極地在書中表現出他對於這兩種模式的評價,例如當主角第一次到達故事發生地的西結古草原時,當地政府官員對他講述藏族人的生活規範、習性、傳統禁忌等等。然而主角卻很直接地透過他跟一隻新認識的、來自西結古草原的仇家 - 上阿瑪草原一隻靈性藏獒的生死之交,更迅速地和當地人融為一體。我不得不說,這個橋段雖然不是第一次被用在小說當中,數不清的小說、動畫都高度稱讚這一種以"行動"和"豪邁性格"融入當地人的溝通方式,但是,這讓人更深體會到的,是一種對理性的失望。在兩個文化的交流與衝擊中,理性往往是佔下風的。(註二)

故事中的藏獒,都是以一種具備有思想的生物而存在的,作者運用擬人手法,來描寫藏獒的一舉一動、他們隱藏不為外人所知的的靈性面。不只是藏獒,在這個高原上的鳥獸,都因為和人類的存在關係密切,而被描寫成有思想、有"靈性"的。另外如僧侶以及喇嘛則更深一層地,具備有"神性",他們能夠理解鳥獸、能夠對未來有預感、能夠妙手回春、能夠以法器或是咒語給予人保護或是力量。這一種描寫手法,與前面所述藏族的感性面、或暫且稱之為唯心面是符合的。我們不用去探討就是藏獒是否具備人一般的思想、或是喇嘛僧侶們是否具備有神佛一般的力量,因為這些是作為作者從他自身信仰心靈力(感性)的角度的世界觀。

也由於故事中的獸與鳥們擁有人的性格,自然牠們之間也有和人類一樣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更有一種和人類一樣的驕傲感、自尊心等等。作者因此從藏獒的生存環境中,描述了一種純屬於藏獒以及藏人的價值觀:獒與狼。作者描述下,藏獒是一種具有江湖大俠風範的尊貴之犬,他們生性高傲、並且有一種犧牲自我完成大我(人類)使命下的優越感,牠們也會因為高傲而跟人類一樣會有嫉妒、驕傲、歧視他者、甚至更瘋狂的行為(比如說一隻藏獒吃掉了自己的孩子)。而雪狼,則與藏獒相反,牠們是一種利己主義者(註三),先謀而後動,一切只為了自己的生存、詭計多端。在這樣的世界中,故事中幾隻"主角藏獒"的心旅歷程,也間接描述了藏獒主義在險惡的環境下(雪狼主義的險惡),如何逐漸改變自己、或是如何堅持自己。藏獒們之間的打鬥是血腥而暴力的,在這險惡的環境下,牠們的廝殺本領,也走向那雪狼式的工於心計。

作者楊志軍認為,現今的人正在變成雪狼主義的信仰者(狼崇拜),人心變得險惡且利己。書中所企圖表現的,也是一種藏獒高雪狼低的精神。然而故事卻也不得不這麼發展:藏獒最後的勝利者,還是同樣以一種奸險的手段取得勝利,儘管作者還是使用了"智勇雙全"這樣的詞來淡化它。也許這個矛盾會在<藏獒二>或是<藏獒三>予以解釋,但是我想,就生存為目的而言,雪狼主義獲得勝利,其實是寫實的(註四)。然而讀者應該自問的是:什麼是生存的最後意義?什麼使人類之生有別於動物之生?

此外,作者也闡述了一種君權神授的傳統。在這點上,假使是作為某種激勵人心的作用的話,我是大感厭惡的。但是如果僅是作為對於某一種文化下的思維觀念,則是值得被尊重的。在故事中的主角藏獒名為岡日格森,在漢語意思是雪山獅子的意思。一名老僧侶夢見一隻雄偉的藏獒,自稱是前世阿尼瑪卿雪山上一隻金毛獅子,保護深山中修行的僧人,向他求救。於是在佛教輪迴轉世的教義下,這隻岡日格森成為被人所認定的一隻獒中之王,但因為他是人所認定的,加上他來自西結古草原的仇家 - 上阿瑪草原,所以在故事中牠必須如命運所註定的,跟草原上所有的強者打鬥,包括這草原上原先由藏獒們所認定的獒王虎頭雪獒。然而故事的結局自然是這"天選"的岡日格森獲得最後的勝利...

這一個劇情安排也常常出現在現今日本的偶像劇或是動畫之中,故事男主角自身的天才或優越性,必定是來自於一個特殊的家庭背景、或是祖宗遺傳。這種日本式的民族優越主義其實和君權神授背後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因此在<藏獒>這本書中這一"雪山之獅"的角色設定,作為文化理解是好的,這讓人看到藏族人對於自然所採取的不可知觀點、對於神力的謙卑。然而這若是作為一種情緒的鼓動,則雪山之獅的名字於我,便有如納粹之名一般污穢不堪。值得慶祝的是,作者所採取的觀點大多屬於前者,他在故事中描寫了對此一夢境解釋下,漢人與藏人兩種截然不同反應方式的描寫,凸顯了這一文化上的差異性。唯一遺憾者就是這最後為了完美結局下勝利的收場。

書中描寫"獒性"多於"人性",描寫"理想"多於"現實"。然而,我們卻多少能夠從作者的寫作去反向思考現實面以及人性面。書中隱隱約約地描寫了外文化對藏族文化的衝擊,對於深入瞭解藏文化瞭解則足,但對於外文化的衝擊則仍需讀者多發深思。

(註一)感性與理性的分野,在此僅僅只能以我身為一個從小接受西方思想影響下的人,看待這個故事事件的觀點,並不代表藏人本身就認為自己是感性的。很有可能,這些在我看來很感性的作為,其實在藏民想法中是再理性也不過了。於此,我們也應當思考,是否我們所謂的理性,其實只是某種長期以來的感性行為所演變成的原則化、超越化的結晶而已。

(註二)儘管如此,近代許多用來描述一個異文化的紀錄、用來傳達給外人對異文化理解的學術性探討,全部都是以理性作為基礎的。社會或文化學者們嘗試著將人的社會行為予以範疇化,專家們則更精準的使用統計將人群數據化。這就是學術界所謂的『理解』。

(註三)作者甚至用"資本主義下的利己主義"來形容。

(註四)我認為,作者並不是希望狼崇拜是最後的獲勝者,因為書中對於這隻"最正義"的藏獒,較多的用機巧、聰明來形容牠的戰鬥技巧,而不像我在此使用雪狼主義來形容牠。然而,對我而言,聰明機巧或是智勇雙全,其實和雪狼主義是一樣的。

Nov 24, 2008

雪意

天,隱匿了他從春到夏、從夏到秋的哀傷,然後結成了晶,在冬季狂洩。

在24日清晨,觀雪思中國古意不得,然而略有所感。

Nov 20, 2008

早晨的頓悟

原來我對於現象學的遲疑態度是來自於現象學自身。最近讀"現象學十四講",作以下註解:

『以現象學的方法將那些現象學者的「超越態度」存而不論地觀看。這是我為什麼繼續閱讀這本書的動機、但又同時對之感到某種無法相信、無法接受的距離感的原因。』

11月20日早晨的清醒。

Nov 18, 2008

《我思我》 繪畫作品

我思我(局部) - 2008年11月作品
《我思我》2008年11月完成於德國Essen

 我思我 - 2008年11月作品
《我思我》(局部)

小說今天暫停,因為我忙著把這張畫作完成。這個畫的動機其實已經醞釀好一段時間了,草圖也早在半個月前就我那捲草圖紙上定案了。一方面是猶豫是否我要用顏色繪畫還是說要依照我的傳統,使用鉛筆。對我來說,顏色在繪畫中是一種巨大的刺激,然而我所畫的題材本身也是一個很大的力量,因此假如說我在構思題材的時候沒有得到任何特殊關於顏色的需求時,我還是寧可使用鉛筆畫法。或許,顏色對我來說還是一片神秘而無法掌握的世界。(未知之地喔~ 呵呵...)

這幅畫的題材跟上週在部落格上發表的一篇隨筆關於那支解剖刀的故事,是在同一個脈落底下進行的。只是我把場景從那外面的世界,搬回到了我自己的工作室中;把那被我透視的國王遺忘在街上,轉而看向鏡子中的自己。解剖在鏡子中的自己,同時也讓自己被鏡子中的自己解剖,也許也會是那命運解脫的一種方法,誰知道呢?

想要看更大解析的圖,請看這邊: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NNBdmrkzEZpEcjDBGfc0G6UoyfFQwnQ5ac8FJEvr0DpxRY9mqfh4NNsJzj_4OQ35q8tOHHBlbCY-H_MLct88g7XnEgL1zf9-iz44HOAQsQH4Ln6f1PZB2-xRGX2AhlXu9NN8qCJsYW-tl/

Nov 14, 2008

新聞隨筆

假造學歷。英國新堡大學11月11日開除49大陸學生1台灣學生學籍,並呼籲英國其他各校注意大陸及台灣入學申請資格審查。


 

毒奶事件的翻版不是嗎?只是這次不是奶是毒的,是人自己給自己下三聚氰胺結果毒死自己,當然也毒到其他人。不過不用太多地責怪這50名毒人,他們只不過是這個社會下被迫扭曲自己變毒的受害者。英國留學跟國內唸書有啥不同?人到了英國就會變聰明嗎?說了英文就會變的非常有智慧??沒人天生就會覺得要去英國留學吧!這一切難道不是這個社會所創造的一種荒謬的價值觀?來看看這個價值觀的荒謬(我不是要說英國留學是很差勁的,我只是要說明用以下的觀念來看待英國留學是絕對錯誤的):

 

英國留學回來的肯定是學到國外第一流的學問:
狗屁!台灣的大學生唸書期間真正學到多少東西??還不是一樣能夠畢業??更何況要人用非母語在國外唸書?!在國外第一手的學術是肯定有的,但是你以為連在台灣用母語從台灣教授那邊間接轉來的第二手學術都搞不定的人,能夠用外語學到人家第一手的學術?!

 

英國留學回來的肯定英語嚇嚇叫:
是啊,買東西、Shopping、講八卦的英文嚇嚇叫。公司你要的真的是一個英語講很好的人嗎?你乾脆去聘一外勞算了,工資低,英文肯定比台灣一般大學生好。不是嘛,你要聘的是一個能有溝通能力的人不是嗎?溝通能力是靠那樣一張英國碩士文憑能夠看到的嗎?

 

英國留學回來的更具有國際觀:
是啊是啊,這個世界從台灣變成台灣加上英國了...什麼叫做國際觀?國際觀不是坐在那邊等人把國外的資訊塞到你的腦袋裡,國際觀是不論人在哪邊,都知道自己的所在所為,牽動或是被牽動於全世界。因為知道,所以知道必須要知道國際上發生的事情。要知道國際大事,還需要跑到英國?!打開Yahoo.com我不相信哪條國際新聞那邊找不到。

 

英國留學回來的拿的頭銜比較好看:
是啊,遺憾的是"比較好看"的意思,不是英國的教育水準比較高,而是因為台灣教育水準太低,而產生的一種幻想。實際上台灣人對於英國學校畢業的頭銜是半點概念也沒有的。

 

太多情況下只有這個"頭銜比較好看"是人想到英國去留學的唯一真正意義,我無意貶低國外留學或是英國留學這件事,要是我當總統,我一定要提倡大學生必須留學一年才能夠申請研究所的政策。我要提的問題是,太多人完全搞不清楚留學的目的,或是根本地錯置的留學的目的,以為說只要到了英國、一切就會好轉,或是到了英國發現很難念之後,以為說只要撐到畢業了、一切就會好轉。我只能說,等他文憑拿到了,只會發現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大好金錢跟歲月都已經過去了。

 

更大的問題是這個社會對人的期望,這就好像用凱氏定氮法檢測牛奶的氮含量來決定牛奶的好壞,這個社會習慣用文憑來決定求職者的好壞。這50名被英國新堡大學的學生,是因為假造大學學歷、假造英語能力證書而遭到開除,所以不要把我誤會成是在批評其他的留學生(我也是其中之一)。我可以想像這些學生把自己的英語能力證書和大學證書遞交給英國學校時,承辦人員對她們講的話卻一點都聽不懂的情況(因為英語學歷是假造的),這無疑是天底下所能夠對自己做出最愚蠢的事了。但是她們只有這樣對自己添加三聚氰胺,才能夠在社會上的凱氏定氮檢測法下,成為一個"好牛奶",管他自己到底毒不毒。

 

隨筆

最近改了MSN上的職業名稱,重新定義自己是人的解剖者。只是當我拿著刀朝著對象人劃下去之時,我卻每每劃開了我自己。
國王的新衣的故事十分有趣,國王光著身體到處跑,以為自己有穿衣服。只是今天只有我是看著裸體國王的真正路人,在街上我看到的滿街其他人卻不看著國王,但奇異的眼光看著我,因為我一邊拿著刀割開我國王的袍,一邊我的肉與皮、血與骨卻也同時正在剝離我自己,不只衣不蔽體,而是早已暴露五臟六腑,它們在塵沙飛揚的街道上,感到無比的劇痛。國王仍然志得意滿的向前走著,他不知道自己沒有穿衣服,但也不知道他身後跟著一個皮開肉綻的人,睜大的眼睛看著他。
我驚異地望著我手上魔術般的手術刀,它不是普通的刀,它的柄上刻著歷代使用過它的人的名。人其實無法使用它,總是它才能選擇主人,並出現在人的手上,主動地進行魔術般的手術。人無法找到它,只有它能夠決定它的主人。擁有它的人,可以輕易地切開所有國王的衣服,看清他赤裸的一切。但是隨著切開過國王的衣服的量增多,使用它的人會開始不自覺地在切衣服手術的同時,也切開自己的軀體。在自己的衣服還沒像國王一樣被切的乾乾淨淨之前,擁有這把刀的人可以隨時放棄它。但是當衣服除盡、當使用它的人用它切開自己肉體的第一刀時,這把手術刀就再也不會離開它的主人,直到它的主人切盡自己的肉,這把刀開始切開它主人的靈魂,直到這個人毀滅。
只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救這個人,就是找到另外一個擁有另一支手術刀的人,讓她繼續或重新來切開這個人的身體,讓這個人看到她在切開的過程中,她自己也遭受同樣的刀割和痛楚,也願意拿刀切開她。這手術刀對於一個對象,只能切開他的肉體只到靈魂,但對使用它的人,卻可以切到他的靈魂毀滅。於是只有在讓對方切開自己肉體的情況下,自己的靈魂才得以保全,對方也是相同。兩個靈魂赤裸的靈魂是唯一的保全。也是啟動銘在這刀刃上的咒語,使這刀毀滅的唯一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爲什麼快樂只能從外而來,而憂傷總是從內而生?

我在11月13日早晨的疑惑

Nov 6, 2008

雜談"冥想"

1193810265222042_1

什麼是冥想呢?我要介紹的,並不是什麼神秘主義或是宗教主義下的儀式,所謂的冥想是一種透過靜坐達到的身心狀態。

身心的疲勞
人的身心狀態其實無時不刻地變化著,人有七情六慾、人的身體狀況也時好時壞。尤其今日的生活中,我覺得讓人身心最具傷害力的莫過於多重資訊的同時性,還有人際關係的社會壓力。前者比如說我此時打著電腦寫中文文章,但是耳邊還聽著德文廣播播報新聞。然而人的注意力只能在一件事上面,我甚至認為,人只有兩種心理狀態,正在表達(正在思)與正在接收(正在感受)兩種,而且這兩者不可能同時存在。比如當我此時寫文章又聽廣播時,我的心理狀態其實是跳動的,當我想正要打的字的時候,廣播中到底講的只是某種環境音效,至於內容是什麼我應該是不知道的,當我在打字的時候,只剩下手上的機械性動作(因為我對於鍵盤已經熟悉了),這個時候我才真正有把廣播播報的東西轉化成內容聽進去。就這樣人一天下來,神經其實處於某種亢奮狀態,以適應我們這種魔鬼訓練式的使用方法。

人際關係也經常是現代人的困擾,比如對上司、對同儕、甚至對自己的某種不和諧。自我與他人之間的不和諧,不論是負面的爭執或是正面的鼓舞,其實都是一種不和諧,它使我們的心緒波動。經常一件事情發生後,我們會不斷的去思索以後要怎樣、會怎樣等等,其實這只是外在的不和諧在心智中造成的"餘波盪漾"。今天的生活,外在的世界實在是一種複雜的極緻,有許多會失眠的人都是躺在床上,但是心中的"餘波"仍然鼓動不停,因為人類的神經會主動地去應對所有心理上的波動,以做好任何反應的準備,所以在神經緊張的情況下,難以入眠,或是即便睡了,也沒有真的放鬆休息到。


冥想
冥想是什麼?冥想不是專心在想特定的什麼東西上,有些人說冥想一道白光從頭頂慢慢下降...等等,我覺得那樣不好,冥想也不是精神渙散的狀態,精神渙散其實是心中同時想著太多事情,然而專注力卻在不同事之間無限反覆地跳來跳去。冥想在我的定義下,應該要說是"無思",人的頭腦有想東西的習慣,也就是不斷進行邏輯組織的習慣,其實只要是醒著,人都在想事情。只有一種情況,人的頭腦是不在組織邏輯的,也就是人在"感受"的時候。以聽音樂為例,我經常喜歡嘲笑某些所謂的低劣的"樂評家",聽是屬於一種感受,而在感受力全開的狀態下,人的心會好像被四面八方洶湧的海浪、無盡的野火或是咆嘯的狂風席捲,或是就像世界末日般的瘋狂大地震之類的。而"評"是一種邏輯組織,真正的樂評只會評好的音樂,差的音樂由於無法感受,所以理當沒什麼好評的,而好的音樂再回想的時候,當時所感受到的力量,又會形成餘波出現,只有在千百次的餘波之後,人才有辦法真正能夠"評"一個音樂。(扯遠了...)

因此人只有在感受的時候才有辦法不去"思",但是感受本身卻必然會造成某種"思"的行為。所謂的冥想就是在這兩著之間找到一個相互的遞減方法。遞減程度越高,也就是冥想的越深層。

冥想的地點最好是溫暖的,不要熱,是可以讓人完完全全依靠信賴的地方。讓人覺得在這個地方做什麼事情都可以。靜坐是冥想必要的條件,你總不能想要一邊打籃球一邊冥想吧。靜坐的意義在於讓外在的刺激減到最低,安靜的環境是比較適合餘冥想的,但是不是絕對的,比如說我就寧可在比較吵的地方冥想,也不要在非常安靜,但突然間會有人在鬼吼鬼叫的地方冥想(比如說半夜的德國...)。由於外在刺激減低了,我們的心就從感受狀態轉變成進行"思"的狀態。人如果在思,那就不是在冥想了,為了不思,最好的方法就是繼續進行感受,對於一些專注於特殊訓練的人而言,會把專注力集中在某個感官上。但是我個人認為單一感官的專注力只會加深感受的量,而不是減低。

坐姿其實很重要,一般人其實只要坐在椅子上,腰部有靠就好。我自己喜歡盤腿,然而可能因為功夫沒有很深,所以盤腿放鬆的時候,腰是駝的,假如把腰挺直,則是處於一種不放鬆的狀態。所以我都會坐的地方墊高,放腳的地方弄低,這樣一坐很容易就可以把腰挺直。

因此,也是我認為冥想中最重要的,在為求"無思"而轉向感受時的感受,是以全身作為單位的。人的感受必須透過器官(因為我們不是阿飄),感官的六覺(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平衡覺)在冥想中則盡量透過放鬆器官、肌肉,來減小她們的知覺力(相對於減小知覺,可以對比當我們平常生活時,為了看更清楚、聽更清楚時,對自身的緊繃。)

在到達某種放鬆的程度時,我的經驗總是,人的身體會開始感受自身自己,尤其是筋骨酸痛或是不舒服的地方,這些地方其實對人的感官也是有作用的,也就是這些人的局部是緊繃的。這種緊繃在冥想中會很容易被感受到,於是,在冥想中繼續放鬆這些緊張的局部,讓痛者痛矣、酸者酸矣,意識到酸痛其實也只是某種感覺,進而讓這些不舒服的局部放鬆。我個人都會覺得在放鬆這些不舒服的部位時,都會有"氣"通過的感覺。放鬆很重要,不要專注在想要去除酸痛,只管專注在放鬆。放鬆...放鬆....

(不知道看這篇文章會不會越看越想睡覺啊...)

再更放鬆之下,人的器官會被感受到,人的器官其實周圍並沒有感覺神經,因此器官內臟不會像是手、腳般的容易知覺,也因此她們的病症容易被忽視。器官的知覺有點難以形容,也許可以說是像一種身體裡面的鼓動,就好像我們有時候會感覺到自己的心跳一樣。我覺得到這個程度已經是很深的放鬆了,所謂的"放鬆"已經沒有辦法再繼續下去了,因為人能放鬆的其實只有肌肉。學氣功的也許會說,這時候可以以意識來運轉氣,但我覺得,既然我的冥想講究"無思",則不應該在企圖去外加什麼意識。身體的氣在這個時候,應該讓他自身依自然運轉。人的周天之氣其實本身就是會自己運轉的。

冥想一段時間後,我個人是都會自然而然突然的....醒來,我也不太會形容。如果醒了就醒了,就可以去做別的事情了,我都是在稅前冥想,冥想結束就去睡覺了。

冥想時,我個人是不喜歡聽音樂什麼的,但是喜歡房間全暗,然後再剛開始的時候點蠟燭讓房間有微光,等人靜下來之後,就把蠟燭熄掉,點著也是沒差,看心情...能靜就好。

值得一提的是,放鬆是有多層次的,當我們放鬆一個部位後,過一陣子再一次企圖放鬆他的時候,可以明顯感覺到,第一次的放鬆並沒有全部的放鬆到,即便是第一百次的放鬆,還是可以感覺到,該部位還是有放鬆的空間。另外,在剛開始冥想的時候,我們的"思"會不受控制地很容易就開始運作,我最喜歡的解決放法是,在剛開始的時候,把注意力稍稍放在呼吸上,並不需要深呼吸、或特別講究氣沉丹田等等的,只要注意在自己是怎麼樣進行自然呼吸的,這是一個不錯的減低"我思"動作的方法。


以上就是個人小小的冥想雜談。

meditation

Nov 4, 2008

Kurbis!! Kochen開南瓜文

對於在還沒有看過南瓜開箱文的人來說,建議先看過該文,然後再來看這篇"開南瓜文"

南瓜開箱文 http://oooditzu.spaces.live.com/blog/cns!994C2C892F00DA56!632.entry?&_c02_vws=1

=======================================

做任何菜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備料,尤其是要煮一道比較生疏的料理,備料尤其重要。總不能煮到一半為了找胡椒粉,然後把菜煮焦吧?也不能煮到一半突然發現要加蔥段,趕快把火關掉然後切蔥,再打開火以為這樣就算是繼續煮吧...又不是打電動玩具可以存檔...

100_1967

因此呢,本人備好的料如圖,有高級橄欖油(因為很少用、用量少,所以敢買比較高級的)、奶油、檸檬濃縮原汁、鹽、胡椒、蒜頭,主料呢除了該顆微波南瓜以外,還有絞肉、切好的洋蔥跟香菇、少許培根,還有為了怕量不夠而另外煮的紅蘿蔔跟捲心麵。聰明的看倌您可能已經發現本人犯下的一個大錯誤了,也就是南瓜那麼小一顆,怎麼可能塞的下這麼多東西啊!!


再來就是第一次的開南瓜啦,這顆未經人事,啊不,是看起來還很生的南瓜,果然如包裝所寫的,跟堅果一樣啊!!你能夠拿菜刀把堅果切成兩半嗎?所以我改拿切德國麵包用的"鋸子"來剖它(可見德國麵包有多硬)。切好之後呢,還要把裡面的子挖出來。嘿! 看來我切的還是挺專業的,本人做模型的技術向來是第一流的(真的很不要臉...)。

100_1962100_1963100_1964

然後呢依照本人長年獨自做飯的經驗,知道所有的這些料,最好都是先炒過然後再放到南瓜裡去烹調,才會對味,尤其是洋蔥,如果沒有炒的時候先用水炒過,根本是辣的要命,吃完嘴巴還會很臭。所以呢,我把所有該放到南瓜裡去的料除了捲心麵跟蘿蔔我已經煮過了以外,全部都用橄欖油炒過了。然後就是到了把料通通塞到南瓜裡的時候了,炒了一鍋的料,最後放到南瓜裡的只有六成...怎麼辦呢?只好把剩下的料跟麵和蘿蔔另外炒成一盤簡式炒麵了...如下圖。
100_1971

南瓜塞好料之後,把蓋子蓋好,把接縫的地方塗上補土...啊啊啊塗上奶油啦,然後放到我可愛的小牛盤子上,送進600瓦特的微波爐中啦(使用小牛盤子是因為本人很省的只會買50分錢一個的盤子,其他看起來純白色的高級盤子都是別人送的XD)。設定好18分鐘後就開始微波啦。
100_1968100_1970

各位看倌真是幸運,在這兩行之間,就能夠帶過我那18分鐘的等待。我等的無聊至極,已經把那碗簡式炒麵吃完,把所有餐具都洗好了,微波爐才轉了八分鐘...只是,才過了八分鐘,微波爐中已經傳出在台灣只會在西餐廳中聞到的那個南瓜香味,啊~~~沒錯,這就是南瓜!!就像南瓜濃湯一樣天然的、屬於南瓜的香氣。這樣一聞,終於十分鐘又過了,微波爐發出"叮"的一聲,由於微波的燈已經息了,從微波爐的門外面只看的一片漆黑,傳說中的微波南瓜就隱身在這神秘的黑之中...我慢慢的伸出手,打開微波爐...

100_1972

...往內一瞧...

100_1973嘩!好香啊,趕快把東西端上桌。高潮就要來了。

100_1974

慢慢打開南瓜...

100_1975

南瓜打開了!!

100_1976

ㄟ....好濃的奶油香啊,好在本人體脂肪指數低,可以享受這高熱量的美食。

來來來,來個上視圖、透視圖...

100_1977100_1978100_1984

特寫...

100_1980100_1982100_1983

料理好的南瓜變軟了,從青澀的小南瓜變成成熟的大南瓜(?)了...

ㄟ?會不會太快了,怎麼突然南瓜少掉一半了。本人由於沉醉於這迷人的奶香之中,不知不覺,當回過意識的時候,眼前的南瓜已經不見一半了,究竟是誰吃掉的呢?Hmmmmm.......

100_1986

就在我深深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剩下的另一半南瓜也不見了。我猜...可能是我吃掉的吧,也許...是你吃的?還是...

好吧,開南瓜文總要開到完,來幾張空的南瓜的照片。

100_1987100_1988100_1990

啊...好空虛啊,南瓜就這樣悄悄的來,然後又悄悄的走了。只留下我跟我的像機...還有永恆般的美好...只在那片刻之間。

喔喔,關於口感。好吃! 我只能這樣說,南瓜吃起來就像是在味覺的三度空間中在傳統烤地瓜、甜瓜跟一般南瓜濃湯三個味覺點的中間(聽起來很玄吧!)。奶油真是絕配,為了不使它太油膩,加上檸檬汁是正確的選擇,然後中間的配料得到南瓜肉的薰陶,使它們的香氣夠有深度。下次如果你十、十一月份來德國,記得找我,我做南瓜料理請你吃啊。

Nov 3, 2008

Kurbis!! 南瓜開箱文

我今天到了REWE超市去買菜,在擺滿新鮮清菜蔬果的攤位上看到了一盒一盒的包裝,想說明明買菜都用是自己拿塑膠袋一把一把裝的,哪有賣菜還裝在紙盒子裡的。但是本人那著魔的產品設計師的靈魂從我內心深處告訴我,這必定不是普通的傢伙,你一定要看看這是怎樣的一個"產品"。於是乎我買了這個傢伙,然後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寫下這篇開箱文。

100_1920

這究竟是啥玩意,這是一個鏤空的紙盒子,裡面裝了一顆迷你南瓜。疑?萬聖節不是早就過了嗎?怎麼還有人還把南瓜當裝飾品來賣啊?不對,它既然被放在生鮮蔬果區,他肯定是用來吃的。沒錯!這個產品盒子上面最大的字寫著Mikrowellenkürbis,意思是微波南瓜,難道這個南瓜是要用微波的?!在台灣我只吃過,也只敢吃的南瓜只有煮濃湯的南瓜。
100_1921

看看紙盒的窗戶露出南瓜的身影,ㄟ?幹嘛那個窗戶旁邊還要弄個南瓜的圖面啊?是讓這個南瓜玩CosPlay??南瓜假裝南瓜,噢不,是南瓜假裝是放在鳥巢裡的南瓜(有看到圖片下面那堆稻草嗎?),怪哉,南瓜跟鳥巢的關係是...?包裝的最上面寫著mit leckerem Rezept!意思是本產品附可口的食譜。哦哦哦,我的直覺果然沒錯,這個產品賣的不是只有南瓜喔,賣的是南瓜加上食譜,而且它是一顆微波南瓜,也就是說你買下它的時候,它既是生鮮蔬果,但同是也已經是一個簡單就可以料理好放在桌上的美食喔!!噢噢,它有描述本產品的口感nussig & süß im Geschmeck,恩....如堅果般的而且香甜...奇怪,南瓜吃起來不是應該要軟軟的嗎?怎麼會如堅果般?...

100_1922

轉個角度看,嘩!!看到我買它的最大動機了,就是上面那個小標籤,特價99分錢,果然價格對窮人來說,永遠是最大的殺手。你買東西也愛看價格嗎?那不用懷疑,你跟我一樣是窮人,富與窮不在於真的有多少錢,而是在於消費習慣啊。

100_1923100_1924

好,來開箱啦,登登登~~~

100_1925100_1926

把南瓜拿出來,嘩! 好可愛的南瓜。外皮堅硬的它,表示著這南瓜仍然年輕,應該還未經人事吧,噢噢,我的意思是,應該還要放一陣子才能吃吧。它究竟要怎麼吃哩,來看看包裝上所附的可口南瓜食譜:

100_1927

Für die Zubereitung schneiden Sie an der Stielseite den Deckel heraus und entfernen die Kerne mit einem Löffel. 為準備請您先把南瓜放在穩固的地方把它的蓋子切掉,並且把裡面的果核用湯匙挖掉。(好像在看IKEA的DIY家具的說明...) Danach den Kürbis bei 600 Watt 6-8min. in der Mikrowelle garen. 然後把南瓜放在600瓦特的微波爐中烹煮6-8分鐘。Créme fraîche in den Kürbis geben, mit Salz und Pfeffer würzen und mit dem Fruchtfleisch auslöffeln.在南瓜中放入Créme fraîche,以鹽、胡椒調味,然後跟絞肉一起用湯匙挖出來。ㄟ....Créme fraîche我沒這個東西,上Wikipedia查了一下,是某種以牛奶為主,帶有30%脂肪的法式醬汁,會不會太複雜了一點啊。噢噢,下面還有寫更詳細的:

Gefüllter Kürbis: 有填料的南瓜:
1 Mikrowellenkürbis, Zwiebeln, Tomate, Paprika, Pilze, Hachfleisch, 2-3 Esslöffel Olivenöl, Salz, Pfeffer, Zitrone, Knoblauch, Petersilie, 50g Butter
一顆微波南瓜(別的南瓜不行?!),洋蔥,番茄,青椒,香菇,絞肉,2-3茶匙橄欖油,鹽,胡椒,檸檬,大蒜,香芹,50g奶油。天啊!要準備這麼多東西喔!!好家在大多數的我家都有(突然發現儘管懶惰,本人還是很認真在煮飯的)。香菇...用台灣寄來的乾貨可以嗎?香芹我沒在吃...沒有應該沒關係吧??
Hackfleisch anbraten, mit Pfeffer, Salz und gehackter Petersilie würzen. Das kleingeschnittene Gemüse und Zwiebeln dazu geben. Kürbisdeckel abschneiden und aushöhlen, innen mit Salz, Knoblauch, Zitronensaft einreiben und mit der Hackfleischmasse füllen. Den gefüllten Kürbis in eine gefettete Form geben, mit Butterflocken bestreuen und in der Mikrowelle bei 600 Watt 14-18 min. garen.
絞肉先跟胡椒、鹽還有切碎的香芹煎過。將切細的蔬菜跟洋蔥放入(到南瓜裡)。把南瓜蓋子切掉並把南瓜挖空,裡面塗上鹽、大蒜、檸檬汁然後把絞肉放入南瓜。把填滿填料的南瓜放在一個抹上油的烤盤中,覆蓋上小陀的奶油,然後放到600瓦特的微波爐中烹煮14-18分鐘。
ㄟ!!烹煮時間怎麼跟前面寫的不一樣啊?難道這是第二種食譜??我的設計師本能告訴我,這個產品的介面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Auch zum Backen, Kochen und für andere Kürbisgerichte geeignet.
其他的烤、煮等的南瓜食譜亦可使用。
hmmmm.....好,我等下就來煮煮看,等我煮好再來po一篇開"南瓜"文。

Show Time!

給大家展示一下,最近上Digital Sketching的練習作品。雖然構圖都不是我的,不過很快地就會有我個人的創作啦。這邊是從老師已給的草圖開始進行Photo Shop的彩圖繪製。

作品一號:方塊

Würfel_2Weichi拷貝

ㄟ....其實方塊也沒什麼。不過老師對我這張方塊的效果挺滿意的。所以就順便秀一下。噢噢  對了,這是我第一次用Photo Shop耶,真是不可思議,學設計的竟然到現在才開始學用Photo Shop。沒辦法,本人向來因為Corel Draw太強,什麼東西都用Corel Draw硬搞...(真是講的很不要臉....)

 

作品二號:Harrable Kaffeemaschine (蓋恐怖咖啡機)

下面這張是原圖,只是老師畫的類似飛碟的東西,上面那個因為透視怪怪的,所以我就沒有畫。

Gesamt_Details-2

畫完成品如下:因為凡作品應該都要有個名字,這個...深為產品設計師,總不能叫這個傢伙叫飛碟吧...,所以呢,它是3010年由Harrable公司推出的最新型磁浮咖啡機。

Gesamt_Details-Weichi

Nov 2, 2008

小說《永恆的故事01》

這是一篇未完成的故事。因此在Blog搬動時,我便沒有把它搬過來,不過舊的網址上還是看得到的:
永恆的故事01 http://oooditzu.spaces.live.com/blog/cns!994C2C892F00DA56!690.entry
永恆的故事02 http://oooditzu.spaces.live.com/blog/cns!994C2C892F00DA56!692.entry
永恆的故事03 http://oooditzu.spaces.live.com/blog/cns!994C2C892F00DA56!698.entry
永恆的故事04 http://oooditzu.spaces.live.com/blog/cns!994C2C892F00DA56!704.entry
永恆的故事05 http://oooditzu.spaces.live.com/blog/cns!994C2C892F00DA56!709.entry
永恆的故事06 http://oooditzu.spaces.live.com/blog/cns!994C2C892F00DA56!712.entry
永恆的故事07 http://oooditzu.spaces.live.com/blog/cns!994C2C892F00DA56!722.entry

現代東方產品之深思

在跟我正在唸哲學博士的表姊討論過之後,我們一致認為,用形上學的比較來解答東方設計的問題無疑是自找死路。因此,我重新寫了一篇前言,給大家指教一下囉。

=======================================================================
(撰文:簡瑋麒。2008年11月02日於德國埃森。All Copyright reserved版權所有)
在今日設計界已經長時間討論的一個題目 - 『設計全球化globalized design』。部分設計師已經警覺到,從工業革命直到80年代以來,一種簡約的全球化風格正在使整個造型界、產品界瀕臨枯萎。為了解造成今日產品與設計現況的原因,為了擺脫那現代人根深蒂固觀念中對於產品觀念上的『理所當然』,我們實在有必要重新理理在設計史上發生了什麼事。

簡短關於產品與設計的歷史

產品product此一概念來自於生產produce,也就是在工業革命之前product是不作為現今產品的概念的。然而『設計』概念之存在卻早的多,早在文藝復興晚期,design一詞在牛津辭典中已有”為藝術品繪製的構想圖”的意思。即便是透過手工生產的器物,在歐洲傳統中也是在當代美學思想下受到影響,具有”風格”的意義。在工業革命出現之初,美學思維並未受其影響,工廠嘗試著利用工業技術生產當時維多利亞式的家具,但卻因為品質遠比手工品粗糙而失敗,新工藝運動、新藝術等運動便是對當時工業生產的反對運動,主張回復手工藝。然而面對工業技術成長迅速的威脅,新工藝或新藝術並未解決器物與生產之間的關係。包浩斯於由是出現,包浩斯是這樣企圖解決此一工業化生產與美學的關係的:包浩斯延聘當代美學的大師(諸如康丁斯基、克利等)將當時美學思想如風格派、結構主義帶入包浩斯,成為包浩斯的美學思想,此外包浩斯的學生必須熟悉各種材料的生產方式與造形方法。在包浩斯中,這樣一群具有共同美學觀以及工業認識的師生,透過一種『共同生活(logenhaftes Gemeinschaftsleben同濟式生活)』以激盪出所謂屬於包浩斯派的創作。也因此,當時的包浩斯產品造型是一種透過美學來解決符合工業生產的『方案』。在納粹企圖介入包浩斯的影響下,包浩斯被迫關閉,一部分包浩斯大師到了美國並建立了芝加哥藝術學院(當時稱為新包浩斯),此一包浩斯美學觀也因此進入美國,並且很獨特地成為一種純粹的『風格』,並且奇蹟般的轉變並延續至今日,也就是今日所見到流行樣式Styling。產品造型的根據起了一個轉變成一種純粹的美學思維,或是說風格派與結構主義等從在包浩斯中作為解決符合工業化生產的美學思維轉變成一種純粹造型的美學思維。在兩次大戰期間,透過殖民主義以及因軍備而高度發產的重工業,使得在戰後整個世界運作的系統極大地受到改變,歐洲文明從一種地區性的文明一躍成為世界文明的主流。工業化因此散撥到世界各地,各地的產業結構產生巨大的變化,地區性的文明再也無法從一種全球化的聯繫中脫離。人類歷史走上一段稱為”現代(modern)”的時期,在這樣西方文明主導的潮流下,產品此一概念也透過媒體、廣告等強大的商業行為”空降”到世界各個角落,類似於同當年包浩斯剛到美國所產生的衝擊一般。世界上除卻西方以外的地方(而且其實地區上佔多數)的人突然間看到了一種叫做『產品』的東西,而且這種叫做『產品』的東西具有他自己的造型語言、自己的美學思想,也就是具有他自己的樣式Styling。比較敏感且對於自身傳統文化意識性高的人們注意到此一名為『產品』的東西正在”吞噬”傳統生活,產品充其量其實也不過是生活中所需的器物,何以我們生活中所需的器物必須符合一種全球性的風格?因此在20世紀以來世界各地陸續出現了對此一全球性風格的反動,他們強調反任何制式風格、反對全球化風格中注重的簡約、反對大量傾銷等,講究傳統、強調地方性、注重性格,是謂『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

現代設計如何對於人的關注

烏紐姆設計學院的教學理論,在設計的意義上具有重大的意義,烏紐姆的學生除了美學與工業生產的基礎學科外,還必須接受人文教育、接觸歷史、社會學、心理學、人體工學等關於『人』的議題的科學。此一教學理論也成為歐洲設計教育的基本雛形,比如德國設計教育便極為注重學生如何建立或延續一個德國性格的產品。然而在實質運作上,除非在具備有跨國企業能力、具有主導產品能力的大公司之中,此一設計教育體系,往往有無法迎合單純商業行為中面對市場利益的窘境,在學術中面對此一窘境的解釋然而卻都是消極的『一切因需求而決定』。顧及此,設計教育開始高度關切市場因素,諸如設計管理(design management)等,使現代設計在面對『人』的議題時,以客觀的市場與消費行為的統計學來解決。但以此其實並未解決這一『人』與『市場』兩種不同需求的衝突。也就是現今常見到叫好不叫座的產品的窘境,並沒有得到改善。我個人仍然天真的認為,產品無論如何應當以使用者作為決定的最高指導原則。在全球化此一現象以及後現代主義的影響下,一種人對於自身『獨特性(Identity)』的需求強烈地被表述出來,產品如何能是去符合人,而非去定型人的生活,成為重要的關於『人』的議題。因此設計的課題也產生轉變,產品的代表性(differentiability)、個性(Identity)成為企圖去成就一個文化的重要工具。一觀跨國企業,比如從日本經濟學家大前研一所提出企業全球化的五個步驟:本地產品生產銷售→當地性產品出口→所定特定市場族群出口產品→對市場研究、生產與設計專業化→在各文化區域進行需求管理並全球化聯合經營,或是如Frogdesign在歐洲、美國與日本設立三個中心以進行地區性的深入研究,等等來看,為了符合市場需求,跨國企業也正設法去符合各個區域性的市場。然而從產業結構上來看,即便於此,跨國企業的核心或是企業本身仍舊是屬於某一個單一的國家或地區,仍然有他自身的主宰性或是殖民性,對於”其他”地區自身的產業並不是起到一個正面的作用。在此時此刻,人們才驚覺到,在西方文明全球化的覆蓋下,要在”現代”生活中找回自己自身的文化,產生巨大的困難。在『文化』與『現代』之間出現一條巨大的鴻溝,人們一方面無法脫離”現代人”的生活,一方面又渴望透過肯定自身傳統文化中為自己在巨大的世界中找到立足點。然而市場的絕對需求決定性、媒體無孔不入的影響力等,使人們懷疑(或許還尚未意識到)”價值觀”究竟是否能由自身決定、或是由自身所在的文化決定。文化正如魚生存所在的水中,今日人們在波濤洶湧的水面上翻滾,沉靜之水便在水面之下,但卻遙不可及。

現今東方設計的本質

『東方設計』,設計師們今日設法理解亞洲人獨特的思維,藉以找出符合現代工業量產下的、符合東方思維的產品。今日已經可以看出不少不錯的東方設計,不論在產品設計、服裝設計或是建築,已經產生了一種現代的東方風格(East Style)。然而,這東方設計風格其實僅限於是在於國際風格(international style,或是現代主義Modernism,指在工業生產下的簡約風格)下的反動,也就是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的一部分。不幸的是,東方設計的思維最終還是落入一種風格上的侷限,對於回歸『人』的議題,貢獻有限,而幸運的是,此一風格確實創造了商機。對於歐洲在大航海時代對於異文化感到高度興趣的愛好者,延伸至今日的他們反而成為此一東方風格的愛好者。簡而言所謂東方設計的問題:它或許延續了東方美學思維,建立了另一個實用於產品的美學體系,但是對於切入生活模式來看,其實沒有起到多大改變。此一美學僅僅只被套用在現有的產品型體上而已。也有人深入東方哲學,比如中國的五行來思考一種新的產品,這種實驗性的設計卻必定會面臨兩個問題:一、中國思想難以在產品此一概念中運用,在運用中,設計師一方面難以確切表述中國思維、一方面又難以講它與西方做切割。二、並非真正概念自中國思維。大陸很多人為廚房佈局依照五行的理論進行設計,特別是號稱風水理論中水、火在廚具擺設上的構思,但其實卻只是掛其名,並不是真的深入自中國思維。問題關鍵就如前述,此一東方設計正如其他後現代主義所面臨的問題一樣,無法超脫”產品”此一本身所具有的西方思維。

問題的重新定義

既然產品與現代生活無法分割,正如西方文明覆蓋在所有傳統文化與古典思維之上,如何能夠重新讓產品(或者為了暫時擺脫西方思維的影響,意義上在此只的是使用者所使用的器物,此後同)再次真實的回歸到『人』的需求上,如何能使產品設計真正能夠去成全使用者對於肯定自身個性(Identity)的期望。我個人認為,這些問題必須解答在一個屬於自我對於產品的價值觀架構上。現今產品的三個維度 – 美觀(beauty屬於美學的)、功能(functionality屬於工學的)、品牌(brand屬於商學的)是西方在幾百年中逐步建立的。並非說這三個向度不能出現在東方思維中,而是就中國思想而言,看待一個器物,他所應具有的維度是什麼?重新醒思這個問題將可以為東方產品找出新的評價標準,然後才有可能重新找到真正的東方設計。

Oct 28, 2008

為了向我自己證明我真的現在在德國唸書...

...所以我把最近一篇寫給教授要做人因學研究的想法概念翻譯成中文,給大家指教一下:
============================================
產品所指的是一個由某種方式被製造出來的東西,消費者也樂於購買一個他們稱之為產品的東西。一個產品具備有他的功能、美學的造型甚至一個品牌…這些可以稱為是一個產品的各項屬性。而這些屬性刺激了消費者為了使用這些產品而購買他們的動機。Ein Ding kann als Produkt genannt werden, wenn es durch irgendeine Produktionsmethode hergestellt wird. Die Kunden kaufen auch gerne die Sachen, die sie als Produkte nennen. Ein Produkt hat immer eine Funktion, eine ästhetische Form sogar einen Mark. Sie sind, sag ich mal, die Charakter eines Produktes. Alle diese und mehrere Charakter führen dazu, dass die Kunden sie motiviert werden, ein Produkt zu benutzen zu kaufen.
I.產品面當一個消費者買下一個東西後,他的腳色則轉變成一個使用者。而這個被購買的產品的意義也產生轉變。當一個使用者使用螺絲起子,這個產品則轉變成一個工具;當一個使用者為娛樂使用撲克牌,則撲克牌這個產品則是一個玩具;又當使用者為了佩帶後的美觀而使用一頂軟帽,則它則是一個裝飾品。產品的意義也可能有另一種的變化型態:當一個人使用手機撥打電話時,手機較多的像是一個工具;當手機被拿來玩遊戲,它則是變成了玩具;又或者當這個遊戲功能在手機的小螢幕上很難找到的時候,對那些還有點耐心在災難中尋找該功能的人而言,手機是一個讀物。I. Von der Produkte-Seite:Die Kunden sind dann nicht mehr die Kunden, sondern sie werden die sogenannte Benutzer. Die Dinge, die sie gekauft haben, heißen auch gleich kein Produkt mehr. Wenn die Benutzer ein Schraubendreher benutzen, ist dies Produkt ein Werkzeug. Wenn sie Pokerkarten zum Spiel benutzen, ist es ein Spielzeug. Oder wenn sie eine schöne Mütze zum Antragen benutzen, ist das Ding eine Dekoration. So ändert sich ein Produkt seine Rolle.Auch so kann die Rolle eines Produktes geändert werden: Z.B wenn man das Handy zum Telefonieren benutzen, ist das Handy mehr wie ein Werkzeug. Wenn das Handy zum Spielen genutzt wird, ist es aber ein Spielzeug. Wenn die Spielen-Funktion eines Handys in seinem Bildschirm zu schwer zu finden ist, ist das Handy für solche Benutzer, die noch ein bisschen Geduld in dieser Katastrophe haben, ein Reading-Material.
所有前面所述的產品屬性(功能性、美觀、品牌等)在各種不同情況下,各具備有一定程度的效應。當產品作為玩具被使用時,舉例來說很可能功能的效應是比較重要的,但這個功能卻不一定要按照當初被設計的那樣。又假如撲克牌不是當玩具使用,而作為算命用時,這撲克牌則比較像是一個儀器。因此使用者究竟應該如何從所謂使用者的角度來設計產品,是值得再思考的。如果設計者在設計前已經能夠定義出這個產品應該是比如說一個玩具的話,那在這個設計的命題將會更加的清晰。以此,可以提出以下問題:1. 應該存在有或應該還要有哪些定義來描述這些產品的意義,當它們被使用者使用的時候?2. 如何能夠定義這些產品的意義?透過問卷?或是透過使用過程的分析?Alle Charakter eines Produktes (Funktionalität, Schönheit, Mark usw.), die wie voher genannt sind, fungieren mit einer bestimmten Prozentzahl als seine “Leistungen”. Wenn ein Produkt als Spielzeug genutzt wird, zum Beispiel, wird die Funktion relativ schon wichtig, die aber nicht unbedingt als vom Hersteller oder Designer geplannt sein muss. Wenn Pokerkarten nicht zum Spielen sondern zum Wahrsagen genutzt werden, sind sie mehr wie ein Instrument. So ist das bedenklich, wie ein Designer von der Benutzer-Seite ein Produkt überlegen soll. Wenn Designer vorher schon genau ihre Entwürfe als z.B. Spielzeug oder Reading-Material definieren können, wäre die Aufgabe für sie viel deutlicher.Hier sind dann die Fragen:1. Welche Definitionen sollen gegeben werden, oder welche Difinitionen gibt es noch, die genau einen emotionalen Zustand der Benutzer beschreiben können, wenn sie ein Produkt benutzen?2. Wie sind die Definitionen auszufinden? Durch Unfrage? Oder durch Analyse der Benutzung eines Produktes?

II.使用者面不僅只有產品自身的意義產生改變,使用者也會因為產品使用而改變自己。當一個人在演奏鋼琴的時候,他是一個音樂家,或是說他想要成為一個音樂家。當一個人坐在一張高級的辦公椅上、前面是一張高貴的辦公桌,他很可能是一個有權威的老闆。這些人成為某些人物的期望是一個使用者使用產品的動機。即使是不經知覺的,人們在使用產品中,也會改變自己。比如說我現在可以猜想,當我每天早上在鏡子前用四刀片刮鬍刀刮鬍子時,很能幻想著,我似乎是一個很有型的男人,甚至還是一個身材肌肉標準的男人。II. Von der Menschen-SeiteNicht nur die Produkte sich änderen durch unterschiedliche Benutzungen, sondern die Benutzer änderen sich auch. Wenn man Klavier spielen, ist er ein Musiker, oder will er ein Musiker werden. Wenn man auf einen eleganten Stuhl sitzen und einen hochwertigen Tisch benutzen, will er vielleicht ein autoritärer Boss sein…Solche Wille, dass man irgendeiner Besonderer zu werden, ist eine Motivation, ein Produkt zu benutzen. Auch unbewußt wird man irgendetwas werden, wenn man ein Produkt benutzt. Z.B. ich kann mir jetzt vorstellen, wenn ich jeden Tag vor der Spiegel rasiere, assoziiere ich mich mit einem schönen und anmutigen Kerl vielleich sogar mit schönen Muskeln.
這些想變成某個人物的期望,可以因文化或社會而不同。它們也可能因為情境而不同。傳統的市場族群分類常受到批評,正是因為人們其實時時刻刻的地改變自己,不會永遠只屬於某個族群。當我在鏡子前刮鬍子的時候,我可能是一個被幻想出來的型男,當我下一個小時出現在學校圖書館的時候,我可能是一個未來的學術大師。以此,可以提出以下問題:1. 究竟使用者希望自己變成什麼樣,尤其當一個產品在此有這樣重要角色的情況下?如何能夠定義一個使用者的期望?2. 設計師如何設計一個產品,而使這個產品能夠”幫助”使用者完成心願,而不是”決定”使用者要變成什麼樣?Diese Werden können wegen der Kultur oder Gesellschaft sehr unterschiedlich sein. Sie können auch wegen der Zeitpunkt nicht gleich sein. Die traditionelle Milieu-Theorie wurde immer kritisiert, denn die Menschen wahrscheinlich sich standing ändern. Wenn ich vor der Spiegel rasiere, bin ich ein Mann, der vorgestellterweise schön und anmutig ist, und vielleicht am Abend eine schöne Date hat. Aber wenn ich in den nächsten Stunde in der Bibiliothek bin, möchte ich vielleicht ein Akademiker in der Zukunft werden.Hier sind also dann die Frage:1. Was möchten die Benutzer eigentlich werden, wenn ein Produkt dabei ganz viel wirkt? Wie können diese Werden definiert werden?2. Wie können ein Designer ein Produkt entwerfen, das das Werden eines Benutzers dabei “hilft” aber nicht “entscheidet"?
以上兩個面的觀點都與一個設計師最喜愛的問題 - ”形” - 有關,一個產品的形其實也無時不刻地改變自己。當一個人在穿衣服的時候,這個衣服具有一個根據那個人喜好而定義出的形。當他已經穿上衣服後,則一整天他將很少會再去注意到他衣服的形,他甚至會忘記他今天穿怎樣的衣服。而當這個人跟他的老闆說話的時候,這件衣服的形則是在這個老闆的喜好下,產生它的意義。形本身也可以不同地被”使用”。當一個人有或是買一台車的時候,這台車的形會”說話”,一台車的形會顯示它的擁有者是怎樣的一個特質,而它的擁有者也很樂意讓這台車的形來說明他自己。但是當一個人有一把小提琴的時候,小提琴的形會被”閱讀”,這個人知道他有一把不錯的小提琴,但是他只知道這把小提琴大約的形體,只有當他慢慢更多演奏這把小提琴之後,他才會看到這把小提琴更多的細節,那些使這把好琴與眾不同的細節。Die zwei Aspekte können sich auf die Form beziehen, mit der die Designer sehr gerne beschäftigen. Die Form eines Produktes ändert sich auch ständig. Wenn man seine Kleidung anzieht, ist die Form seiner Kleidung nach seinem Geschmack gesprochen. Aber wenn er schon seine Kleidung angezogen hat, nimmt er den ganzen Tag sehr sehr selten die Form seiner Kleidung wahr. Er vergisst sogar, was er heute angezogen hat. Wenn er mit seinem Boss spricht, spielt die Form seiner Kleidung wieder eine Rolle, aber nach dem Geschmak seines Bosses.Die Form kann auch unterschiedlich “genutzt” werden bei verschiedenen Produkten. Wenn man ein Auto hat oder kauft, “spricht” die Form seines Autos. Das Auto zeigt durch seine Form einen Charakter seines Besitzers, und der Besitzer lässt auch gerne diese Form sprechen. Wenn man eine Geige hat, wurde die Form der Geige immer “gelesen.” Man weiß, das ist eine gute Geige. Er nimmt ihre ungefähre Form wahr, aber langsam und langsam findet er alle Details der Geige, die diese Geige geistlich verschönen.
要能夠回答所有這些問題,必須透過合適的方法來研究。我企圖從這個點上開始我的人因學研究。所有在本文中所提到的論點或是推測都值得再更進一步論證並使之更加完整。Um Alle die Fragen von oben und hier antworten zu können, müssen es mit einer passenden Methode geforscht werden. Hier können die Designer oder kann ich eine phychologische ergonomische Arbeit anfangen. Alle die Thesen in diesem Text müssen noch beweisen und komplettiert werden.

Oct 27, 2008

真相


======================================

DNA驗錯 李冠儀弟媳被誤外遇
民視新聞網 更新日期:2008/10/27 23:01


藝人李冠儀的弟媳最近產下一名男嬰,卻遭婆婆懷疑是外面偷生的,並且暗地檢測DNA,沒想到一式兩份的檢體,卻驗出兩種結果,害得弟媳一度輕生,李冠儀也表示,事件對家人造成很大的傷害,未來不排除要提告。



就在八德路的檢驗所前,一名婦女坐在路中央要尋死,原來他產下罹患心臟病的男嬰,卻被夫家懷疑是偷生的,這時候,一名女性衝出來安慰他,仔細一看,正是藝人李冠儀。
原來婆婆早就懷疑,偷偷把兒子和孫子的檢體送檢,怎麼都想不到,一式兩份的檢體,第一次顯示沒有親子關係,婆婆立刻找上媳婦興師問罪,第二次卻完全相反。還好最後找上榮總,還媳婦一個公道,但一家人的感情,早就因為一紙證明壞了不少。
======================================


原本我現在德國沒有電視只聽廣播,前陣子因為在朋友家幫忙做模型,才看到德國電視節目裡有一種很詭異的手機服務的廣告。


======================================

廣告一

"喔...寶貝,你相信我,我愛你"
登登~~~手機顯示"來電者語音分析結果為『說謊』"

======================================

原來現代德國手機業發達,手機還可以作為男女朋友的測謊工具!!



======================================

廣告二

你想要知道鄰家女孩的身材嗎,馬上傳送照片過來,我們將為您進行"裸體掃描"

======================================


我懷疑真的有這麼利害的掃描,應該是瞎掰一張裸體圖給那些笨蛋吧。



======================================

廣告三

"告訴我,你昨天晚上在哪?!"
"老婆,就像我說的。我昨天晚上跟同事去XXX喝啤酒"
"是嗎? 明明你昨天晚上就是在YYY"
旁白:她怎麼會什麼都知道呢?馬上傳簡訊告訴我們他的電話號碼,我們將為您GPS追蹤他一天的行程

======================================


是怎樣? 我手機裡被放了追蹤晶片喔? 難道我要像007情報員那樣,在我要去哪裡的路途中,把手機故意丟在另一個人的車上來躲避追蹤嗎??!!



問題癥結真的是那個所謂的真相嗎?


什麼是真相?


真的有所謂的真相存在嗎?


人只能選擇相信或是不相信。就好像上帝一樣,你既無法看到祂也無法證明祂存在。你只能選擇相信或是不相信,但是最危險的莫過於把自己相信的東西當成是真相。人生就是一場選擇的遊戲,而選擇本身就是人的意義。我不是教你懷疑一切,我也不是要告訴你一個虛幻主義。我只是告訴你,只有自己才是對你有意義的真相,你只能確定你相信了上帝,你只能證明你自己沒有說謊,面對其他不發自於自己的一切,你只能選擇你要如何回應,那個回應就是你身為人所能做的最有意義的事,那證明了你實實在在的活著。



不要再去浪費生命只為追求那個虛幻的"真相"。

Oct 25, 2008

我最愛的乳酪

雖然相較於荷蘭或是法國,德國的乳酪不算是最發達的,但是在這邊的超市裡可以看到的乳酪數量之多,已經足以讓我再買乳酪的時候,在那小冷藏櫃前駐足近半小時了。不像台灣通常的超市只買的道芝司樂起司。

乳酪種類非常多,味道差異也非常大,一般來說這邊的人會告訴你,你要先選擇要吃濃口味還是淡口味的。但是我個人認為,不管是濃口味還是淡口味,不同種的乳酪口味真的差距太遠。無論如何都必須吃過之後,才能知道個人喜好的口味是哪種。下面要推薦兩種我的最愛,乳酪還有分純的乳酪或是有加入火腿或是香料等的,但是我個人就是喜歡這種顏色乾乾淨淨的純乳酪。

100_1873
法式蜂蜜山羊奶鮮乳酪

看到"羊",應該很容易聯想到一種羊肉鍋很騷的味道。但在吃這款鮮乳酪時,要不是我看了包裝貼紙,要不然我絕對想不到這勢山羊乳製的。它外觀不像普通的乳酪是淡黃色,而是像雪一樣的純白色喔,它也不像一般乳酪硬硬的,只要用手一壓就會變形了,切的時候要小心,要不然就會把它切的支離破碎。法式蜂蜜山羊奶鮮乳酪的口感綿綿密密,有點像在吃...冰淇淋,只是還要更黏口一點。由原裝法國純山羊乳制鮮乳酪加上蜂蜜製成,味道很特別地像極了濃郁的優酪乳,酸酸甜甜的(很難想像這種口味的東西會叫做乳酪),哇~ 一吃就有初戀的感覺耶,真是太棒了!

100_1875
純煙燻鮮乳酪

這應該算是濃口味的乳酪吧,但卻是本人最常吃的乳酪啊! (上面那款蜂蜜山羊乳酪比較貴@@~) 這款煙燻乳酪名副其實就是煙燻過的囉。別以為只有魚能夠煙燻,在德國傳統的煙燻業可還算蠻發達的喔,你看那乳酪外面那圈褐色的皮可不是包裝喔,那可是煙燻的原色呢。煙燻乳酪除了本身乳酪那難以形容的味道以外,吃的時候還會有一種輕微的香味停留在口鼻之間,沒錯! 這就是那煙燻的香味啊。香~~~~

Oct 24, 2008

最近忙著把下面那篇東方產品哲學寫成德文,並設法寫的更完整一點。發現我從小寫作文的毛病一直沒改過來,就是太習慣在的過程當中把頭腦中想到的東西以為其他讀者也都想的道,然後就懶的寫。寫中文這個毛病似乎不太明顯,可是一用德文來寫,也許是因為寫德文的習慣或是語言特性,馬上就注意到太多邏輯的細節在文章裡沒有交代到。又或者一些專有名詞用的太過自然,少了一些必要的說明,讓這些字看起來不像專有名詞,造成誤解。(我在想,這些專有名詞在歐語中都不會跟一般用字搞混,是因為它們大多是拉丁文或是古希臘文。為啥中文的專有名詞就不能設法去用古文呢?或是根本乾脆就用英文原文呢?用白話文翻譯這些詞怎麼看都覺得意思不是很準確@@)

問題之二就是古文翻譯成德文的問題。好家在本人國中跟高中還有大學都有很優秀的國文老師(小學沒有?!),讓我在查閱這些古文的時候不至於要花太多時間,但正如許多歐洲研究東方哲學的人寫到的,太多的概念在歐語當中很難找到類似的概念範疇,比如說『天工開物』的『天』要怎麼翻啊?又或是『形而上者謂之道』的『形而上』是怎樣翻啦齁...中文給我的感覺就像是神鬼奇航第三集那張航海圖一樣,概念含糊,但是的確有太多東西無法用清楚語言像德語來表述,反而只能在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底下去捕捉。假如說一個東西的真正真理是一個同心靶的紅心,德語就像是飛鏢,定義總是像針尖般非常清楚,但總是落點總是在紅心的旁邊一點點。中文就像是一個皮球,丟到靶上的時候產生一個巨大的面,看不出來真正的點在哪,但總之紅心是在裡面的...

好在寫到目前為止,對我自己的翻譯手段還算蠻滿意的,但是有一個問題,由於德語一個句子表述的內容總是比中文的句子來的狹窄,當我翻譯一個中文句子到德文時,必然窄化了原句的涵義,這樣就變成我多多少少為了自己撰述文章的需要而把原文的意義拉著跑了。但我又無法採用其他人的翻譯,因為它們也是意義被窄化後的。難。
噢! 對了! 天工開物竟然有德文版的,不過要二十幾歐元好貴...我們學校圖書館還有德文版的道德經...我還是去把它搞來看一看好了...

Oct 6, 2008

Freiheit

Langsam und langsam lassen die Menschen ihre Freiheit verlieren. Wir bauen für uns immer solche Gesellschaftskreise und die zugehörigen Werte, aber wir lassen uns sowie die anderen Menschen nicht mehr davon frei. Wir lassen uns zu einfach an dieses System anpassen ohne eine tiefe Überlegung. Die Werte sind nur ein begrenzter Kreis unseres Denkens. Haben wir noch nicht bemerkt, dass alle kirchliche, königliche oder imperiale Überstimmungen, die wir heutzutage nicht mehr akzeptieren oder glauben, sich aber nur in eine andere Form geändert sind?

Die Menschen waren früher stärker. Sie bieten alle ihre Kraft auf, um ein Zuhause-Sein zu finden. Dieses Abenteuer selbst ist das echte Menschlich-Sein, und alles gesellschaftliches war nur ein Nebenprodukt.

Vielleicht werden wir irgendwann verstehen, dass das Suchen nach Zuhause-Sein selbst in der Tat schon das echte und ewige Zuhause-Sein und Freiheit der Menschen.

Oct 4, 2008

毒奶

俗話說的好『台灣有阿扁,大陸有毒奶』(有這句話嗎?笑)。為什麼我要把這兩個概念放在一起?因為在這邊可以看到一個對於『發展』此一概念在亞洲極為普便的誤解。其實大殖民時代、或是大航海時代的人類的瘋狂從未結束。在兩次世界大戰以後,戰爭顯然成為一種"國際倫理"的負面字,但人類與工業結合的力量所造就人類的野心,一旦被開啟後,就再也不會結束。今日少數那擁有力量的人,將殖民時代的野心轉在經濟上操作,今日擁有跨國公司的大企業只有在很少數的情況下被那少數的洞悉者批評是殖民主義的延伸,其他所有的分析與評論皆在研究這些跨國大企業力量與成就的不凡。當然,在任何的學術研討中,討論到經濟國際化的議題時,自然而然會提出許許多多所產生的問題,然而,今日學術界的意義已經只在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對於解決問題是絲毫未有著力的。

在這一經濟國際化的壓力之下,學者所謂『開發中國家與未開發國家』面臨必須急起直追,發展高度經濟的課題,以求能與所謂『已開發國家』的強大經濟力量抗衡。而在生活中一切都如此"高度"的被發展下,人對於"物"之評價已經不再能像從前以親身經歷或體驗來完成,取而代之的,是一大堆被認為是"客觀"的數字、來自於"專家"的"評價"。

中國共產主義:『黑貓、白貓,會捕老鼠的就是好貓』。中國共產主義(我之所以強調中國,係因中國共產黨思想與馬克思思想其實仍有許多差異。)的影響下,(我仍認為這一切可以歸功於文化大革命...)大陸中國人的思維起了一次鉅大的轉變。人的本質不再是作為評價的重要對象,反而是人在社會中的所為,也就是人在社會中那一個角色的本質。脫離了社會,人就不再有價值。(因此中國共產黨問題的癥結在於,這社會是因國家而存在,還是因人而存在。)

我稍稍參閱了各項有關於毒奶事件的新聞,事件主角的三鹿集團是這幾年來,在中國大陸發展極為迅速、評價極高的牛奶產業龍頭,以其高品質的生產技術獲頒多項國家貢獻獎。假如真的有『牛奶的品質』此一概念的存在的話,它的內容是什麼? 這從各個牛奶廣告中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來:蛋白質含量、鈣含量、新鮮度...三聚氰胺是什麼? 添加三聚氰胺既不能降低成本也不能提高牛奶保存期限,三聚氰胺是一種化工原料,分解時會釋放大量氮氣,具毒性不可食用,早期在中國大陸曾經作為殺蟲劑使用而造成毒蔬果的出現。牛奶被添加三聚氰胺(其實三聚氰胺頗貴,大陸添加的是生產三聚氰胺的附產品蛋白精)的原因在於牛奶在檢測其蛋白質含量時使用的凱氏定氮法,藉由氮的含量來推算蛋白質含量。三聚氰胺在牛奶製成過程完全不曾被需要,也不曾出現,也因此各項牛奶的檢測才會一直沒能檢測出三聚氰胺。三聚氰胺被添加在牛奶後,經凱氏定氮測試,會提高檢測結果的含氮量,在『牛奶的品質』的定義下,就是提高牛奶的蛋白質含量(提高牛奶的品質)。三鹿集團迅速擴張下所收購的奶農,為了提高『牛奶的品質』,於是才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假設今天三聚氰胺並非致癌物質,毒奶事件不會爆發,而三鹿集團所生產的牛奶仍舊會是『低成本、高品質』的好牛奶,只因為在凱氏定氮法下,三聚氰胺可以產生更多的氮...

阿扁跟毒奶有啥關係? 台灣的發展期其實只有所謂『經濟奇蹟』那麼一段日子,然而台灣人對於經濟奇蹟的夢不曾多減,美其名是夢,實質上在今日已經只剩下『貪財』二字而已。(我無意抹煞仍然為台灣經濟奇蹟奮鬥的人,我相信,我也認識許多台灣人不計收入,只為一個台灣的夢而奮鬥。)這一個夢在九年前,被一個叫做陳水扁的人改了名字,叫做『政治奇蹟的夢』。即使今天,仍有那極少數阿扁的死忠提出口號:(余天)寧可要洗錢總統,不要人民洗腎。簡單的看出,『台獨』這一個政治夢對於這群人來說就是台灣的美麗前程(關於台獨本質的討論不在本文之列。),但是實質上這一政治夢跟經濟發展是無多大關係的。

即便是馬英九政府時期開始,人評論經濟政策的好壞,很遺憾還是以股市指數作為絕對指標,美其名也許說是具有客觀性、指標性,實質上,只是看自己口袋裡有沒有錢而已。然而,真正台灣經濟政策所應該要顧慮的,其實應該是台灣在十年之後能否仍能夠有開創新局的能力與本錢。
簡而言之,越來越多台灣人把"錢"當成評價的依據,富人所以為富只是因為有錢,富人為了仍舊是富人,所做的就是賺錢;窮人所以為窮只是因為他沒錢,而窮人為了不再是窮人,所做的也是賺錢,這聽起來不是跟牛奶的含氮量很類似嗎?

相關推薦新聞連結
http://epochtimes.com/b5/8/9/18/n2267853.htm
http://tw.epochtimes.com/b5/8/9/15/n2263003.htm

Oct 3, 2008

泰國遊ㄧ

難道是因為開學前太無聊了嗎? 怎麼七月份的泰國遊到現在才寫遊記呢? 嗯,一方面是,另一方面是有一些針對泰國遊的想法需要釐清一下。所以囉,繼柏林博物館一遊之後再接泰國八日遊。

01
這張照片首先說明了,本泰國遊中我爹娘跟我還有泰國所扮演的腳色。我娘應該算是悠悠閒閒最標準的遊客,我爸則揹著單眼相機忙著紀錄一切(也因此爹他才拍到了這張經典),而我帶著爹的錄影機,看似很認真在旅遊,其實腦袋裡糊糊亂轉,拍了一堆很難笑的影片是也。從背景上那個人看的出許多泰國的文化精神,認為女性屬美、認為尚佛屬禮、以成熟揭示泰國有深度的好客之道。

0214
泰國曼谷 阿嬤妳會累旅館(真的,按照台語發音就是這個旅館的名字)窗後景,霎時間讓我想到我舊家前的小綠川。我必須先揭曉一個我最後從泰國遊得到的心得,那就是泰國是一個一切的綜合體的國家,而且綜合這個概念本身就是相當的泰國。從他的市景可以從(學術上來說)落後的鄉村、七八零年代的台灣直到媲美東京或上海的都會都一覽無遺。從建築式樣、飲食文化,可以涵括從傳統泰國、古典歐式、中式直到現代美國式。但不要以為泰國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生活,泰國的生活簡單的說就是相當的泰國,只是泰國人遊走在一個文化的混沌中,不知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達成一種和平的共存。在泰國人的思維中,一切即便是不屬於泰國的,也屬於她們的生活。

這樣的文化模式與泰國歷史有相當的關係,一說泰國祖先來自餘雲南,這些雲南的居民卻是以前某個可汗為逃避成吉思汗追殺而南遷,一路南遷就來到了泰國建立述可泰王朝,另有一說,說Phra Ruang大帝為蛇女神與人類國王之子,具大能力與聰慧、備受愛戴而建立述可泰王朝,泰國的文字在其第三任Ramkhamhaeng大帝手中建立,其文字多取自梵文,並吸收了高棉文、中文、印度巴利語,在這一時代是泰國的第一個文化黃金時期。後來述可泰王朝被大城王朝吸收,大城王朝是一個富裕的王朝,利用地理位置優勢,加上為寶石產地,成為自中國、東南亞、印度之間的商業中心,與中國關係親密,成為另一個文化的黃金時期。然而大城王朝不太會打仗,約兩百年間與受高棉侵略而戰爭無數次,只有一次打勝仗(*1),最終,大城王朝被高棉佔領,一切富麗的佛塔、佛像皆被毀滅,鑲嵌在上的珍珠寶貝都被挖取,徒留下無限滄桑的大城古廢墟直至今日。要問盜取的珠寶在哪? 呵呵答對了,現在所看到在柬埔寨吳哥窟就是當時的高棉,至今在吳哥窟據說仍有一個塔中藏著當年搶走的多數寶物。

030405
佛像因為頭部鑲嵌有絕大多數的寶石,所以多半被斬首,於是在大城古廢墟隨處可見的是落地佛首與無首佛身。有趣的是這張還用日文註明的告示牌,禁止人把自己的頭裝到無首佛像上拍照。hmmm....日本人果然隨處可見是愛拍照的民族。
0607

(*1 傳說泰皇的一個嬰兒般大兒子,被金剛王眼鏡蛇入侵其寢室繞其身,但毫髮未傷,先知見到這一景象,告訴泰皇有被其子所弒的命運,泰皇於是下令殺死這個皇子,但妃子用狸貓換太子之計買了一個嬰兒、在自己的兒子的屁股上捏了傷痕作為記號、放在金臉盆中順水放走。後來兒子在一個部族中長大成人、英勇善戰,為泰國人戰勝了高棉人的入侵。偏偏泰皇意欲統一這一個部族,在對這個部族的征戰中,這個王子愛上了泰皇的一個妃子。最後這個王子戰爭得勝,殺死了泰皇、得到了他的妃子,但在床上的時候,屁股的記號被認出,才知道原來這個妃子是他母親,而他則殺了自己的父親。於是金盆王子出家為僧去唸阿彌佗佛了...)

18世紀華裔商人鄭信(我本來很想相信跟鄭成功有關,但可惜,鄭成功的姓是皇帝賜的...orz)向中國借兵馬將高棉人擊退,重新建立吞武里王朝(要記得,前朝的泰國人與中國關係密切)。但隨即被拉瑪掌權,建都曼谷,是謂卻克里王朝。於此有二說,一說鄭信被拉瑪政變奪權(相信一般的現代人會比較相信這個說法),另一說,說鄭信擊退高棉其實後並無意為泰皇,於是建朝後看破紅塵、出家為僧,也唸阿彌佗佛去也。而拉瑪皇朝則延續至今日高齡八十多歲的九世卻克里泰皇蒲美蓬。

泰皇蒲美蓬在今日在泰國仍然是一位受萬人景仰的皇帝,儘管他不直接治理泰國,而是透過總理(類似英國的君主制憲)。而且儘管泰國一再發生政變,軍政府也好,總理政府也好,從不敢奢望要推翻皇帝,因為蒲美蓬在泰國平民心中幾乎已經跟神的地位差不多了。而他確實是對泰國貢獻良多,早年他在歐洲受教育(自五世朱拉隆功大帝起,皇族很重視自己子孫在國外留學,這在近代泰國史中扮演的重要的腳色)、並愛好賽車(因此在車禍中喪失了他的右眼),據泰國導遊認為,他在泰國重大事件中,總是出面協調達成最佳的結果。但由於他唯一的兒子與藝人緋聞不斷、名聲不佳,已經失去王位繼承的認可,目前唯一的皇位可能繼承者是年僅三歲的皇孫。

080910

滿街上隨處可見有泰皇、皇后、皇孫等的照片,據說泰國的八點檔撥的不是熱門影集,而是皇室生活報導。順便、放幾張泰國街景給各位看看。那張整片模糊的照片是街道上的一個告示系統,由於泰國曼谷塞車情況嚴重,號稱一天只塞一次(也就是整天都塞的意思),於是出現了這種告知司機附近街道車子流量的動態告示,讓司機可以找到比較快的走法。

菀芭茵夏宮是安娜與國王片中的真實版,是國王朱拉隆功大帝為安娜所建。朱拉隆功大帝在歐洲大殖民時代時,運用他從小在英國受英語教育的語言與國際觀優勢,透過談判確保了泰國的主權獨立,在東南亞各國中,泰國是唯一未被殖民的獨立國家,但他的主權獨立性卻是透過它的多文化、國際觀與語言優勢來確保的。朱拉隆功大帝也是泰國民主化、成為君主立憲國家的奠基人。在泰國,凡在有生之年有豐功偉業的泰皇在死後都會受封為"大帝"。(在世的蒲美蓬在他過世之後,就泰國人看法,也會受封為大帝)

111213

菀芭茵夏宮的建築,正是我所說的標準的多元文化泰國的最佳寫照。並不是說一個獨立凍建築有某種混合的建築形式,可以融合各種東西建築式樣,而是各式建築式樣的建築很簡單的被放在一個歐式的庭園裡。而我並不認為,有任何理由去認為這樣的組合是一種缺乏審美觀的作法。我只能強調,所謂一種"維美"或是"單純美"的思維不是美學的全部,它只不過是歐洲美術所談論的主軸,而且被學術化成為一種概念而已。(第一張的歐式行宮,我估計有點是法式的,它建材全數來自歐洲,中間那張湖心亭已經被列入重要世界文化遺產,純金打造,中間站著的就是被周潤發飾演過的朱拉隆功大帝,第三張是當時清朝皇帝贈送給泰皇的禮物,這座小宮殿先在中國蓋好,然後拆卸後重新在泰國依原樣拼裝而成。)



OK! 歷史的部份就到此一個段落,我向來都是喜歡歷史的,只是對於課本上那一大堆無趣的分析根年代表,實在是想背也背不起來...(請待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