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3, 2016

五個歐洲耶誕市集的體驗

關於101的耶誕市集,聽到許多負面的評價。我沒有親身經歷,但從它的服務方式、網友所分享的影片、照片等看來,我質疑的問題是:「101的耶誕市集滿滿地看到所謂的『獲利模式』考量,然而,人的幸福(well-being)模式呢?」談幸福(well-being)或許太過,然而服務/產品的經營,如果一點都不考量這點,那又從何談長期經營的模式問題?於此,雖號稱邀請法國XXX來台主辦,但我只看到了小木屋,以及很粗糙的經營手法。心中不忍,才有了這篇關於五個歐洲耶誕市集體驗的文章,應該可以當成一種「產品規格」來看待本文吧。

  1. 耶誕節的故事性:在歐洲、耶誕節相當於華人的過年,是全家人團圓的日子。耶誕市集上因此也有很多一家人出來逛的情景。在亞洲、耶誕節比較像是情人節,因為受美國文化影響,早期只有年輕人慶祝。在歐洲的耶誕市集上,一定在某個角落會有耶穌誕生、三王朝聖的塑像,在台灣要塑造成甚麼讓大家都能認同的形象呢? 這是第一。
  2. 耶誕市集要大、要能讓人閒逛、也能讓人駐留:因為那是一個可以讓人和朋友一起待上一整晚的地方,人總不能一個晚上在市集裡繞三、四圈吧。就像台灣的夜市一樣,越大越有人氣。市集中也散布著能讓人休息、喝酒的棚子,這是朋友之間聊天、或是靜靜感受耶誕節熱鬧氛圍的地方。耶誕市集往往也跨越一些美麗的街道,這讓人除了在市集區感受熱鬧與人群以外,也讓人能夠在優美安靜的街道上散步,或是安靜地和親密的人走在一起、感覺彼此的溫度,或是悠閒地走向下一個市集區。歐洲的耶誕市集中也免不了中世紀的古裝區,比如德勒斯登的耶誕市集就把中世紀古裝區藏在需要繞過巷弄才能到達的古城裡。這讓人在悠閒逛步中,忽然來到世外桃源一樣的感覺。跟夜市不太一樣,耶誕市集有急有緩,有著不同的節奏感,有讓人想要去探險的布局。
  3. 耶誕市集的季節限定:這在歐洲指的當然就是熱甜酒,在嚴寒中除了因為市集而有了人氣,一杯暖暖的熱甜酒更是讓人忘記煩悶、敞開話題的必要品。這樣一杯熱甜酒換到別的地方喝反而覺得氣氛不對,它就只專屬於耶誕市集的一部分。此外,市集顧名思義是聚集特產的地方,耶誕市集上也會聚集該城市周圍的著名小吃、特色商品等,像是特殊的毛織品、裝飾品、手工藝品等等都是對歐洲人來說只有耶誕市集上才會出現的當季限定品。偶爾也會在耶誕市集中遇到古代才會出現的野俗娛樂,像是賭老鼠 (讓人下注賭老鼠會吃哪個出口的食物)、吉普賽人的算命小車、口技表演等等,這方面,歐洲的耶誕市集有一種仿古的趣味。那麼,屬於台灣的耶誕節季節限定又是甚麼呢?
  4. 耶誕市集的老朋友:有些人去耶誕市集是有特殊目的的,比如說買特定周邊某城市的特產、喝現場用大鍋熬煮的甜酒、或是去看中世紀古裝。這些攤位經過多年的經營,成為顧客心目中必訪的對象。比如說我對於歐洲的松香特別情有獨鍾,一般只有在天主教教堂的重要儀式中才會見到,人把它放在燒紅的小木炭上燒,用來薰香,香氣讓人置身神明虛空中,如果有去到市集都會去攤位上看一看。怎麼樣才能夠多樣化地,抓住這些人在耶誕市集中每年必須回味的味道,也是規劃耶誕市集重要的一環。
  5. 耶誕市集的新城市樣貌:在歐洲,通常市中心的夜晚都是黑暗而寂靜的,耶誕市集一旦擺出來,立刻就在市中心裡亮起一片繁華,與平日截然不同。但在亞洲,市中心往往是商店林立、徹夜燈火通明。耶誕市集要如何造就它的氛圍,是要降低整個市中心的亮度?或是要裝飾上耶誕節的燈飾?來塑造出與平日不同的市中心樣貌。
以上,只是在歐洲耶誕市集一定會體驗到的耶誕節氣氛,其實,對我來說就像是小時候的年節一樣,台中中華街上的熱烈氣息、各種攤販、甚至還有殺蛇表演。有陣子在中區辦起了年貨大街,也頗有味道。對我來說,既然要稱作「耶誕市集」,那麼,還是得要有點樣子的。

一位很有智慧的長輩在我的臉書上寫了一段令我省思的話,我想也很適合給有權力地位創造服務/產品的人去深思:

獲得自己的幸福通常就是一種獲利模式,指的是獵取。而讓別人幸福[、]自己才能幸福是一種精神性的,與物質無關,卻是比較高[層次]卻容易追求得多,很矛盾。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