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7, 2016

IoT 與 UX

這是回覆一個大學部學生的email,他因為要做畢業設計,問我對於IoT對產品設計、使用性、使用者體驗之影響的看法。我把回信內容翻譯成中文如下:

關於此的首要問題是,甚麼是IoT (Internet of Things)? 對於使用者而言,IoT指的是一個智能型產品,它擁有網路連線的功能,而消費其網路功能。對於經營者而言,IoT指的是網路服務,它透過物品來服務消費者,或是向消費者行銷,又或是蒐集消費者的使用資料以供量性分析。而在我的實務中,IoT只是一個結果、一個現象,因為我所著眼的是人際互動中無法以面對面方式完成的部分,因此我使用了網路,而為了產生特定的使用者體驗(UX),我必須將網路與物品結合在一起,而最終成為IoT的產品。

IoT本質上在嘗試完成的,是消除物(物品、產品、資料、服務)與人(使用者、共同使用者、經營者、機構)之間的距離。從中有無限種可能的目的存在。問題只在於,距離的消除是為了誰?為了我們的伴侶?為了朋友?為了經營者?或甚至為了政府?就像是在使用APP或是電腦一樣,人未必知道在使用的過程中有甚麼樣的資訊被傳輸了。因此才會有這樣的新聞:在中國製造而銷往美國的電腦,被發現安裝了間諜程式透過網路蒐集使用者資料。一台八零年代的電腦,如果有上網功能,那麼它也是一種IoT的產品。但是電腦與燈、與咖啡機不同之處在於,後者的運作是一目了然的。我們作為電腦的使用者,其實只有很少部分的人能夠完全理解在電腦中發生了甚麼事。多數的人並不具有這樣的能力,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使用者其實是站在一個弱勢的地位在使用這些產品。而為此,我們需要法規與檢驗機制,以確保這些產品的功能不是無限度地擴張。

關於使用性(Usability)的問題,我將與使用相關或是與使用的當下相關的所有產品性能、包含情感上的,通通歸類在使用性之下。從歷史中我們看到,科技要對使用性產生貢獻,關鍵只在於它的成熟度。我們舉視訊為例,早在五十年前便已經有著名的Videophone的存在,但由於影像與傳輸品質低劣,所以沒有被普及,直到今日我們還是使用普通的電話。因此,當討論使用性問題時,前提必須是,該項科技已經是成熟科技。西門子曾經在一場研討會中提出它們對於未來IoT的想像,在他們的想像中,舉例來說,一雙球鞋可以在使用中將使用者的資料傳送給Big Data作分析,然後根據分析結果給予使用者相關的運動諮詢。假設,Big Data運作是沒有問題的、分析結果的詮釋也正確、運動諮詢的方式也洽當,那麼,IoT對於使用性來說當然是有所裨益的。

關於使用者體驗(UX),使用者體驗並不在於使用性好或壞的評價,而是在於產品的使用是否能給予使用者一個有意義的情境或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對於某些體驗來說,產品的設計甚至必須保留它原本不方便的特質,比如說,書信。體驗是一種人在生命中會記得的、也能夠當成故事和別人分享的東西。回到視訊的例子上,在五十年前的Videophone所欲創造的體驗與今日的Skype沒有根本上的不同,它們都是在遠距溝通中提供如同面對面時的眼神訊息、面部表情訊息等等。當然Skype使用起來更為流暢舒適,但這只是使用性的問題。在視訊超過五十年的歷史裡,只有非常少數的設計,是針對不同的使用者體驗而做的。我最喜歡的例子是2008年Karahalios設計的Chit-Chat Club。它是一個安裝在校園咖啡廳裡的視訊系統,外觀長得像一個替身機器人,可以讓不是在咖啡廳裡、而是在宿舍裡、電腦前的其他學生登入。這個機器人坐在咖啡廳的桌子旁,如果咖啡廳裡有人有興致,他可以坐到這個機器人旁邊,跟登入系統的人聊天。技術上沒有甚麼新科技,但設計的體驗完全不一樣。使用者登入了一個咖啡廳情境,然後靜靜地、只等著別人來搭話,這樣的體驗也與使用一般的社群網路完全不同。關於IoT的體驗問題也是一樣,IoT本身不會主動去創造一種新的使用者體驗。體驗是需要細心設計與時間驗證才能完成的。

網路連線在設計中的運用存在超過五十年。將網路放入日常生活中的物件裡,也不是甚麼新的想法。但為何IoT在這幾年忽然變成熱門話題?或許這個工業4.0有關。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一些如Arduino或是xively工具的發展與普及化。在從前,設計師想要將修改這些技術,然後運用到自己的設計中,非常的困難。我近年來所做的設計,回到我大學時代,雖然技術上早就可行,但卻是做不出來的。是因為這些工具的發展,才讓那些不是從資訊或工程出身的藝術家或是設計師,也能夠將自己對網路的想像、對世界的想像實踐出來。而因此,IoT才在這幾年忽然成為一個有趣的議題。那些工程師從未想像過的世界,如今透過新的、不一樣的人構思出來。對我而言,這些工具才是能夠有意義地發展IoT的關鍵。

當然,這些免不了會有危險。人們或設計師也可能會沉迷於工具中而只專注在尋找「新的」可能性。新的東西總是有吸引力的,但卻未必是美好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談體驗的原因。產品的使用性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評估出來,然而從各種研究中我們都看到,使用者需要很長的時間才有可能在產品使用中發展出他的體驗,而一旦體驗被確立,那麼產品使用立即具有永續性與價值。在IoT的問題上,我們也需要放慢步調給它設計的時間,因為新的科技/產品必然汰換掉舊的。汰換或是改變在人類歷史中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如果改變的速度過快,那麼,人類就只能消費掉已經建立起的舊體驗,而沒有時間去建立美好的、新的體驗。我想,人不應該重蹈前衛主義的覆轍。美好的事物永遠需要發展的時間,然而工業化往往想要快。這是我所見的危險。

敬祝學安

No comments: